文
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养育新生儿就像升级打怪,任何一个小方面都存在大学问,就比如哺乳吧,吐奶就是个棘手的问题。
由于找不到根源,也不清楚正确的应对方法,很多新手妈妈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收拾残局,却没有实质性地解决问题。
唯有知其所以然,才能把整个问题弄清楚,从容解决。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吐奶的真正原因,以及防吐的小妙招。
宝宝为什么会吐奶?
通常宝宝在2-5月龄时,会出现吐奶的现象,但无需担心,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由多方面因素决定:
宝宝的胃容量较小,而且胃部处于水平状态,食管下的括约肌表现较为松弛;调节胃肠道蠕动的神经功能,和胃酸及蛋白酶的分泌功能,都不是很好;呕吐中枢的发育尚未达成熟水平,因而吞咽肌肉群的协调性较弱。这些都是发育不成熟的表现,因此只要随着时间增长,吐奶的现象就会慢慢改善,最终在半岁左右消失。
当然,除自身的发育原因之外,日常生活中,会导致吐奶的因素也不可忽视。例如喂养方式不正确,尤其是喂夜奶时,宝妈们为了省事,会选择直接躺喂,这样就会诱发吐奶。
正确的拍嗝方法
缓解吐奶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拍嗝了,尽可能将宝宝消化道中的空气排出来。
拍嗝方式介绍:
竖式,用手托住宝宝的臀部,让他舒服地趴在自己的肩膀上,再用下到上的顺序拍嗝。坐式,让宝宝靠在自己的大腿内侧,用手提供助力帮宝宝坐稳,一边把手放在宝宝的后背,微微呈弓状,同样是由下往上,轻柔拍嗝。
不过说白了,拍嗝是解决宝宝吐奶问题时使用的方法,却不能抑制其发生。因此,不要只知道拍嗝,提前预防,才是父母最应该注重的,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何预防宝宝吐奶?
1.腹部按摩
由于宝宝的消化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经常性做腹部按摩,便可以促进消化。
具体操作是,把宝宝的肚脐眼作为中心,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轻轻按摩,注意按摩前手心要搓热。
2.不要在哭闹时或过后不久喂奶
这种情况,容易让宝宝吸入到大量空气,多半会引起吐奶。
不管怎么样,稳定宝宝的情绪都是第一要务,这件事做好了再喂奶,才是正确做法。
3.选择正确的姿势
喂奶时,要让宝宝的身体倾斜到45度,只有头部高于身体,才能让乳汁顺着食道进入胃里。
喂奶后也不要急着放下宝宝,把他贴着胸竖着抱起来,轻轻拍后背,顺利打出嗝后再放躺,才能尽量避免吐奶。
4.吃饱后不要做剧烈运动
吃饱后心满意足,宝宝就开始暴露好动的本性,家长也喜欢抱着宝宝乱晃悠,在屋子里四处看看,或者举高高。
这样很容易让宝宝吐奶,剧烈运动尽量等一会儿再开始比较好。
5.奶嘴孔径要适合
给宝宝选择奶瓶时,最好仔细观察孔径,选择适合宝宝的。也要看宝宝有没有咬烂奶嘴,否则孔径变大了,吃奶时容易吸入空气,造成吐奶。
6.少食多餐
宝宝的胃口不是很大,没办法一次性吸入更多的乳汁,喂养时也要控制好流速,奶阵来临时适当控制。也不要一次喂得太多,过度喂养会伤害宝宝的身体健康。
尽管宝宝吐奶的现象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以下几种症状,家长就应该小心了,很可能是出现了病理性的胃食管反流。
宝宝吐奶的异常情况,父母要会辨别
1.吐奶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且多呈喷射状,这很可能说明幽门狭窄。这种情况下,乳汁很难经过胃部下端的开口到达十二指肠,可能需要入院通过手术方式治疗。
2.吐奶时宝宝还伴随着肠痉挛的现象,这是由于肠道壁平滑肌收缩剧烈,引发的阵发性腹痛,是幼儿急性腹痛中的寻常症状,要警惕。
3.吐出来的奶汁如果是淡青色或带有血丝,可能就是肠道阻塞或内含胆汁。
4.喂奶后,宝宝会出现咳嗽或呛住的情况。
5.宝宝被安抚后依旧反复哭闹,或者体重、食欲出现了下降。
媛妈寄语
对牛奶过敏的宝宝,也会出现吐奶情况,这是因为奶中蛋白分子比乳汁成分更多,食用后宝宝的肠胃会蠕动不正常,一旦增剧,贲门又没办法控制好,就会吐奶。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换成水解蛋白奶粉,让宝宝食用半个月到一个月,好好观察,如果宝宝在此之后没有再吐奶,那就确实是牛奶蛋白过敏导致的了。
另外,母乳喂养的妈妈们,也可以试着停止喂奶制品,其中包含的动物奶蛋白也会通过母乳的方式喂给宝宝。
育儿非小事,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母亲不易,但唯有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让情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