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七旬老人患罕见肌张力障碍,昆明三博机器人
TUhjnbcbe - 2022/9/11 7:21:00

七旬老人患“#全身性肌张力力障碍#”全身不受控制的#抖动#,手舞足蹈,时常抖出一身大汗还不能停下来,日常生活更是难料理,却求医无门,医院告知没有针水、药品可医治,甚至不知道什么病,老人几度绝望!

七旬老人突发疾病,身体“不听使唤”,四处求医!

大概两年前,70岁的李奶奶左侧肩部紧绷,并且无法控制地出现了抽动,医院检查,医院考虑为“颈椎病”,建议她适当活动上肢。

可是,一个月后,李奶奶的症状逐渐加重,感觉颈部好像被绳子绑着一样,而且开始影响到了走路,医院以“颈椎病”做一些辅助治疗,但却没有任何效果。

几个月后,李奶奶的症状蔓延到了脸部,逐渐出现了口角抽动,左肩抽动也更加明显,难受时需要将整个手臂举到头上才能勉强控制,这样医院也没见过。

李奶奶接受昆明广播电视台采访

症状逐渐加重,面部、头颈部乃至整个上半身不受控制的抽动,让老两口的生活压力日趋沉重,于是老两口商议来到昆明求医。

经过在昆明医院的检查,李奶奶的症状被考虑过“不自主运动”、“痉挛性斜颈”,最医院被确诊为“肌张力障碍”。

医院副院长、功能神经外科主任任杰介绍:李奶奶的病是比较罕见的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一般是出现在儿童中间,像李奶奶这样的情况发病是比较罕见的。

“罕见病”用“罕见的治疗”方法,老人恢复健康

经过多次研讨,任杰主任团队决定为李奶奶施行机器人引导下颅内深部电刺激器植入术(DBS手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起搏器”。年4月,李奶奶进行了第一次手术,植入一个脑起搏器,年2月,团队为李奶奶施行了第二次手术,植入第二个脑起搏器。

手术之后,两个脑起搏器同时工作,李奶奶的症状已经消失,不但不用再承受疾病带给她的痛苦,还实现了生活自理,老人终于可以安心回家颐养天年!

一人植入两个脑起搏器,手术难度异常大,本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为西南地区治疗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开启了新篇章,昆明广播电视台专访该案例,希望给更多患者带去福音!

任杰副院长接受昆明广播电视台采访

“脑起搏器”手术(DBS手术)介绍

DBS手术给很多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特发性震颤等患者带来希望,但很多患者面对头部手术还是望而却步,其实很多恐惧还是源于不了解脑深部电刺激手术,那么手术流程到底是什么样,需要住院几天,需要做哪些检查等等,下面为您一一解答。

什么是脑起搏器手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也叫脑起搏器手术,是治疗神经功能性疾病很好的武器,不用开颅的微创手术,简单说来,就是把一个刺激装置植入人体内,通过电极刺激人脑中的特殊核团,起到治疗的作用。

具体手术过程是怎样的呢?

第一步,医生检查、评估。

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由多学科医师共同评估,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心理、麻醉科、电生理监测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弄清楚几个问题,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手术能解决哪些问题,手术可能碰到哪些问题,虽然手术相当于微创,但是毕竟每个人有个体差异,具体的方案,还需要医生们个性化制定。

第二步,手术前准备。

手术当天,一大早,进手术室前,会在头上安装定位的头架——正方形框,用螺钉固定在颅骨上,目的是在CT/MRI影像中进行靶点的定位。之后会由医生带着前往影像科,进行CT/MRI的检查,医生需要带着检查结果马上为病人做手术计划,以确保手术植入靶点准确度,同时患者进入手术室,实施术前、术中和术后临床-电生理状态的实时监测,安全、可控,而病人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加油打气。

医院自去年引入手术机器人(ROSA)后,无需安装定位的头架,免除患者安装头架的痛苦。

另外,准确植入是手术成功的核心,毫厘的误差都将影响到手术效果,机器人配合手术,将人工进行靶点定位(靶点为脑起搏器植入位置)转化为机器人自动定位,术前将患者信息导入机器人,在机器人引导下确定植入路径及靶点,定位更加精准。

具有侵袭性小、副作用少且症状控制理想等优点,术后伤口愈合快、创伤面积小,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出现,是一种微创、高效、安全的手术方式,为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微创手术治疗开创了新的篇章。

第三步,术中测试及脑起搏器植入。

手术刚开始是局部麻醉,病人都是清醒的,医生会在电极到达治疗位置后,进行局部的刺激,测试患者对治疗的反应,选择最佳的治疗靶点,以期达到效果好副作用少。

在确定了准确的治疗靶点后,患者就会进行全身麻醉,完成外延导线和刺激器在皮下的植入过程。

机器人引导下颅内深部电刺激器植入术(DBS手术)全程全麻手术,不需要患者局部麻醉,进行术中测试,充分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真正实现睡一觉手术就结束了!

第四步,术后程控。

在手术后,大脑会有局部的水肿,因此患者需要恢复一段时间,术后1-4周不等。患者复诊时会将刺激器开启。在6个月内,由于大脑的水肿在逐渐恢复,刺激的效果不稳定,同时需要配合药物调节,需要每1-2个月进行一次参数的调整,直到刺激效果逐渐稳定,之后如果出现病情变化,可以随时联系医生程控。

第五步,术后评估。

手术后参数及病情稳定后,至少1-2年复查一次,进行全面的评估,判断病情的控制程度,进行参数的调整和其他药物的调整。

供稿:医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旬老人患罕见肌张力障碍,昆明三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