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西安市雁塔区54岁的杨先生,30岁的时候双手便开始不停抖动,而且这种情况日益加重,发展到后来,筷子拿不住,笔也捏不住。特别是公司开会及聚会等场合,紧张时震颤加重,为了能够进一步诊疗,今日上午来到西安交大一附院帕金森病关爱中心王茂德教授门诊,那么,同样是双手抖动,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有何区别?
交大一附院副院长王茂德教授介绍,杨先生的症状是特发性震颤的几率较大,特发性震颤听上去很陌生,其实这是生活中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同时也占了“震颤病”中的多数,其症状容易和帕金森病混淆,因此漏诊、误诊情况比较常见。
“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震颤部位(头、手臂、下肢、声音、下颌、是否对称等),发作方式(静止性、姿势性、动作性)、频率与幅度(精细或粗大)。单纯头部震颤提示特发性震颤和肌张力障碍性震颤,但腭和面肌震颤更常见于帕金森病;不对称性上肢震颤常见于帕金森病,但也可能为原发性震颤和肌张力障碍性震颤;腿部震颤或行走时手部震颤提示帕金森病;精细震颤常见于特发性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生理性震颤,常很难发现;小脑性震颤则表现为高幅振荡,帕金森病的震颤介于两者之间。
”鉴别各种原因的震颤需要从病史的采集、震颤特点的观察以及体格检查来综合分析:
1、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发现。
对起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病年龄的分布为双峰特征,即在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很少在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人数增加,平均起病年龄37~47岁。
2、特发性震颤惟一的症状就是震颤,偶有报道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
患者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双侧上肢对称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病。一旦上肢影响后,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见,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而且程度比上肢轻。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频率逐渐降低,幅度逐渐增加。
典型症状是手的节律性外展,呈内收样震颤和屈伸样震颤,旋前旋后样震颤(类似于帕金森病)十分少见。书写的字可能变形,但不会表现为写字过小。另一个常影响的部位是颅颈肌肉群。头部、舌或发声肌均可累及,表现为患者手部严重的姿位性震颤和头部震颤,包括垂直的“点头”运动和水平的“摇头”运动。软腭、舌的震颤会导致发声困难。
3、震颤在发病10~20年后会影响活动,随年龄增长严重程度增加,以致完成精细活动的能力受到损害,至发病后第6个10年达到高峰。86%的患者至60~70岁可影响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书写、饮水、进食、穿衣、言语和操作。震颤幅度越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也越大。震颤对性别的影响无差异。
4、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震颤,饥饿、疲劳、情绪激动和温度等会加重震颤。与大多数不自主运动一样,特发性震颤在睡眠时缓解,也有个别报道,震颤在浅睡中仍然持续存在。
特发性震颤患者对乙醇(酒精)的反应是特征性的。许多患者即使只摄取少量乙醇(酒精)就可减少震颤。42%~75%患者饮酒后震颤减轻,但只是暂时的,一般维持2~4h,第二天震颤反而加重。很少有报道乙醇(酒精)对其他类型的震颤有类似作用,乙醇(酒精)是通过中枢起作用的。
5、特发性震颤可以伴发其他运动障碍的疾病。特发性震颤伴发帕金森病是众所周知的。据报道,在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比正常对照人群高得多,即使在大于60岁的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帕金森病的危险度是同年龄组的随机人群的24倍。
特发性震颤药物治疗
特发性震颤的治疗归纳为药物和手术治疗,常用药物有心得安、安坦等,根据临床治疗数据显示,大部分患者服用药物治疗效果甚微。
特发性震颤患者DBS手术治疗
神经外科手术也可应用于特发性震颤的治疗,限于药物难治性肢体震颤的治疗,对头部和声音震颤效果不肯定的患者。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具有低创伤性、可逆性、可调控性的特点,因此,难治性重症特发性震颤患者应首选手术的治疗方法,而且手术对中线症状的缓解明显好于单侧手术,而双侧手术若出现构音困难、吞咽障碍等并发症,可通过术后程控调节减轻其程度和范围。
往期内容
交大一附院DBS术,“终止”特发性震颤患者28年“震颤”病史
帕金森病诊疗专家答疑会、病程4年与8年患者DBS术后首次同时开机
祝福“扭转”女孩更换脑起搏器“电池”重获新生!
帕金森病与太极拳研讨会成功举办
祝贺:西安交大一附院成功举办“世界帕金森病日”关爱活动
西安交大一附院西北帕金森病关爱中心:
专为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患者提供病情评估、手术治疗、康复指导、术后程控。
-
每周二上午
每周一、二下午
每周一上午住院部20楼帕金森病关爱中心
(帕金森好大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