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正式成立
南京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由南京大医院神经外科申请,依靠南京大学雄厚的基医院优秀的临床与科研平台,拟建成一个医疗特色鲜明、科研平台彰显、杰出人才辈出的神经外科研究机构,对进一步推动我院神经外科发展,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同时提高神经外科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促进人才培养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成立背景
大脑是人体最核心、最神秘的器官,对于大脑的探索是现代科技的研究热点,神经科学首当其冲,神经外科无疑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脑科学”的世纪,各国启动脑科学研究计划,在神经元活动、神经回路、大脑和机器人界面等方面开足马力谋发展。神经外科作为脑科学研究的社会需求和临床需求的提出者和直接受益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神经外科脑疾病的丰富临床资源,立足于前期的科研基础和优势研究方向,通过多学科合作模式,将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中国脑计划和健康中国行动中贡献一份力量。成立南京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就是整合科研资源,通过与神经内科、医学影像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病理科、模式动物研究所、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院等多部门合作的模式,培育与壮大科研队伍,是提升校院合作及科研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需求所迫。成立南京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将秉承着学校“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以临床神经疾病为研究对象,以转化实际成果为目标,以校内、院内资源为支撑,开展多方面合作与交流,为神经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搭建更加厚实的平台。研究内容
(一)临床转化研究1.复杂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病在近年全部死亡病因顺位中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甚至超过肿瘤排位第一要因。我科于年组建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中心,搭建复合手术室,聚焦于复杂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目前脑血管病中心展开床位70张,年手术量超台,居国内前列。累计发表相关SCI论著50余篇,申请专利1项。目前,中心已构建脑血管病信息平台,开展动脉瘤蛋白组学及分子影像诊断、临床预后分析、动静脉畸形多模态影像技术融合、解剖学边界与血流灌注边界、烟雾病静息态脑网络与认知相关性等研究。同时,积极开展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分子机制探索,稳步推动临床与基础齐头并进,有效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2、胶质瘤:
高级别胶质瘤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科已成立颅脑肿瘤亚专科病区,与肿瘤、影像、病理、麻醉等科室组建多学科诊疗小组,手术采用术中唤醒、神经电生理检测、术中荧光造影、神经导航等国际新技术,增强神经功能保护,减少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术后依据高通量基因分析与病理特征,为胶质瘤患者制定个体化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方案,并注册和开展“脑胶质瘤的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前瞻性研究。此外,科室正逐步开展胶质瘤立体定向活检、胶质瘤分子分型及分子标记物诊断,筛选胶质瘤干细胞与靶向治疗药物,实现从临床研究到临床应用之间的转化。神经导航下的微创与精准神经外科技术
3、垂体腺瘤:针对垂体腺瘤诊治过程中所面临的垂体功能低下等问题,我科室于国内乃至国际上率先拉开垂体干细胞向临床转化的研究帷幕,积极开展垂体干细胞种植与定向分化等技术,以期治疗垂体瘤术后或者其它因素导致的垂体功能低下,为患者重建垂体内分泌功能、改善生存质量提供技术支撑。4、功能性神经疾病:
对于帕金森、舞蹈症等功能性神经疾病,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深部脑刺激(DBS)疗法,长久有效地减轻异常运动的症状。对于发病率不断攀高的神经痛,采用微血管减压等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达到“一劳永逸”彻底根治的效果。其中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痉挛性斜颈的微创手术治为我科特色,其年手术量达余例,发表相关SCI论文6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未来将通过整合临床信息,深掘临床数据,开展临床研究,为临床患者提供规范的临床诊治体系。
神经外科睿米机器人
5、颅脑创伤:颅脑创伤具有高致残率及致死率等特点。科室于年成立神经创伤与重症中心,年均收治颅脑创伤患者例左右。前期发表相关SCI论文30余篇,科室已注册两项颅脑创伤相关的临床前瞻性研究,旨在通过蛋白组学筛选出能准确预测患者预后的因子,开展以脑灌注为核心的多模态监测,指导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在前期基础研究上,紧跟国际热点与新理念,开展脑创伤后神经再生机制与功能调控研究,扭转当前“无药可医”的困境。(二)基础研究1、神经干细胞研究:神经元损伤与死亡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遗症产生的关键因素,促进已损伤或死亡神经元的修复与再生是神经科学领域基础研究的重中之重。科室目前已引进博士后等相关人才,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外科相关疾病,即垂体干细胞对垂体功能低下的治疗作用、神经干细胞对创伤性脑损伤的神经再生作用、神经干细胞对退行性脑疾病(如帕金森)的神经调控等三大方面。
我科已启动神经干细胞研究
2、神经免疫学研究:免疫反应在中枢神经系统如创伤性颅脑损伤、脑出血、颅脑肿瘤等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我科前期研究已证实过度炎性反应是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可逆或不可逆的神经元损伤,甚至导致神经元死亡,造成严重后果。我们将秉承前期研究,深入研究中枢固有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及外来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影响并探寻相关机制,为药物研发寻找可调节靶点,为临床转化奠定基础。3、神经遗传学研究:在神经遗传方面,动脉瘤、烟雾病、脑血管畸形、胶质瘤等疾病会受先天个体遗传因素影响,其中烟雾病、脑血管畸形及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转归与基因遗传的关系极为密切,而本科每年进行大量的相关疾病手术,临床病例丰富,可进行一系列基因测序、关联分析,寻找潜在突变基因及其在亲子代(个体和分子水平)间的遗传特点,拓展各疾病的诊断、治疗形式,例如从基因层面寻找新的诊断标记,同时研发基因治疗技术,从遗传学角度探索新的诊断与治疗模式。4、神经电生理研究:神经电生理研究在癫痫、意识障碍、脑外科手术、神经-肌肉疾病等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神经外科专业特点,我们将主要着重于4个研究方向:癫痫外科、神经调控(功能性神经疾病如帕金森病)、术中电生理监测、NICU昏迷病人(多模态监测)。
烟雾病搭桥手术术中监测
癫痫患者多模态神经电生理监护
5、神经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除脑血管病、颅脑损伤、感染以外最常见的,其中以胶质瘤最为险恶,临床预后差。我们前期对胶质瘤和垂体瘤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研究,在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上,探究了肿瘤侵袭、浸润、复发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结合临床,进一步研究了肿瘤基因突变类型与疾病预后的关系,并从基因及分子水平探究肿瘤耐药的发生机制,为解决临床问题、提高治疗效果奠定基础。后期将对脑肿瘤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成立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及药物研发平台,在综合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实现临床转化。6、神经功能影像研究:近年来,以核磁共振(MRI)为基础的神经功能影像研究正如火如荼。本中心与医学影像科紧密合作,医院江北国际分院的9.4T小动物超高场磁共振、HiscanM-invivoMicro-CT等高端动物实验设备,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物质基础。相关的科研方向如下:小动物功能影像评估技术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MRI脑白质纤维成像技术对颅脑创伤、脑出血或缺血性损伤、颅脑肿瘤的脑功能评估价值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对疾病状态下认知能力的评估;静息态磁共振影像对昏迷病人的预后判断研究。结合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研究,研发新型检测和评估工具,从神经外科领域为脑科学研究贡献独特力量。发展规划
我们将建成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神经外科研究所,研究所设立5个亚专业中心:脑血管病中心、神经创伤与重症中心、脊柱脊髓中心、神经再生与调控中心和神经肿瘤中心。以临床疾病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推进亚专业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医疗特色鲜明的临床专科和区域性临床医学中心。探究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神经元的损伤修复、神经电生理、垂体干细胞移植及神经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等国际前沿领域问题,培育原创性科研成果。五年内我们将培养出一批临床型科研人才,做到科研项目来源于临床,科研成果服务于临床。
研究所包括生物样本库、神经外科实验室和综合数据信息中心三个部门;在现有样本库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细化,建立烟雾病、颅脑外伤、胶质瘤、垂体瘤生物样本库,为临床基础及转化研究奠定基础;扩大实验室规模并加强与南京大学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推进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孵化高质量科研成果,增加国际影响力;综合信息中心将用于存储患者基本信息、诊疗信息及随访资料,完善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加速基础及转化研究,规范临床诊治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杭春华教授表示南京大学是国内实力强大的综合性大学,基础科研实力雄厚,且医院的医院,已与南京大学医学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全方位合作。我们希望强强联合,借力南京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的成立,整合资源优势,完善设施和人员配套,筑巢引凤,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学科建设搭建平台,加快人才培养,助力学科内涵的提升和对外学术交流的声誉,为学科发展提供核心动力,全面推进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同时也为南京大学进一步提高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创建学科优秀名片。往期回顾
●CFCVD南京会场:聚焦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南京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中心简介
●南京大医院神经外科简介
●医院神经外科年度年终总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