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痉挛性斜颈是怎么回事儿该怎么办呢
TUhjnbcbe - 2020/11/18 12:15:00

痉挛性斜颈概述

痉挛性斜颈是不明原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冲动,导致颈部肌群阵发性不自主收缩,使头颈部向一侧痉挛性倾斜及扭转的慢性常见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综合征。

痉挛性斜颈多见30岁以上女性及家族患有痉挛性斜颈的人。临床表现主要见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为主的颈部肌群阵发性不自主收缩。

疾病分类

痉挛性斜颈按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几种:

旋转型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常见类型之一,根据头与纵轴有无倾斜,又可分为水平旋转,后仰旋转,前屈旋转三种亚型。

侧挛型痉挛性斜颈

头部偏离纵轴不自主向左或右倾斜。

后仰型痉挛性斜颈

见头部不自主后仰,面朝天。

前屈型痉挛性斜颈

头部不自主向胸前屈曲。

病因

痉挛性斜颈无明确发病机制,现存数据显示多见于家族有患痉挛性斜颈的人及30岁以上女性。病因及好发人群关联不清,相关临床资料表示同基底核、丘脑等部位受损有关。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

部分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型发作是由遗传决定的。

外伤

外伤一直被认为是整挛性斜颈的病因,文献报道9%~16%的病人在发病之前的数周至数月有头部或颈部外伤史。

前庭功能异常

有报道痉挛性斜颈病人的前庭-眼反射反应性增高或不对称,在用肉*素治疗后不能纠正。

其他

短时或长时间的颈部振动刺激发现,患者头位改变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周围本体感觉刺激发生改变,使中枢性控制头颈代偿扭转调解功能受累,传入神经冲动的中枢整合功能发生障碍。

流行病学

痉挛性斜颈的患病率大约是9/10万,其发病率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高。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60岁,70%~90%的病人在40~70岁之间发病。

好发人群

多见有痉挛性斜颈家族史的人,遗传机制不明。

各年龄段可见发病人群,无特定年龄段。

诱发因素

运动

机制不明,可能诱发神经异常放电所致。

情绪激动

机制不清,可能由于诱发神经异常放电所致。

30岁以上女性

年龄大于30岁以上者更易发病。

外伤等导致局部脑功能损伤

影像学提示基底核、丘脑不同程度损伤。

症状

痉挛性斜颈患者常常伴有颈部、肩部疼痛,下肢麻木、头部姿势固定、严重肌痛。患者可出现伴发畸形、视力障碍、颈椎侧凸、患侧眼球斜视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本病多发生于30~50岁,性别差异小。多缓慢起病,少数骤然发病。深浅肌群均可受累,个体差异大,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颈夹肌的收缩表现明显。临床表现在早晨起床时较轻,紧张、冲动或劳动、行走时以及各种身体器官受到刺激时状加重,安静时症状减轻,入睡后状消失。清醒时患者常用手自行扶正头部,症状逐渐明显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状态。

依据肌痉挛范围分为轻、中、重3型表现:轻型者肌痉的范围较小,仅有单侧发作,无肌痛;中型者双侧发作,有轻度肌痛;重型者不仅双侧颈肌受到连累,并有向邻近肌群,如肩部、颜面、胸肌及背部长肌群蔓延的趋势,且有严重肌痛。

其他症状

吞咽困难

后期颈部严重肌痛,导致吞咽受限。

颈性高血压

严重肌痛及颈部锥间组织错位刺激颈动脉上的交感神经导致血压增高,但这种现象临床很少见。颈椎侧孔通过的椎动脉因扭曲引起脑内缺血导致眩晕也是可以发生的,但临床上也少见。

下肢麻木、疼痛

颈部椎间盘变性导致颈神经根或脊髓受压引起下肢活动异常。

并发症

伴发畸形

长期肌肉痉挛功能异常导致,检查有无颈椎异常和髋关节脱位等。

视力障碍

因斜颈引起双眼不在同一水平上,易导致视力疲劳影响视力。

颈椎侧凸

长期头颈旋向健侧因而引起健侧代偿性侧凸。

患侧眼球斜视

因胸锁乳突肌挛缩致使患侧眼球水平向下移位,健侧眼球上升。

护理

痉挛性斜颈的日常护理以维持心情平稳、舒畅为主,减少高强度活动,避免产生突然刺激。注意增加肌肉功能锻炼,增加肌肉协调能力。

日常护理

长期坚持帮助患者按摩,力度适中。

定期全身功能锻炼,减少肌肉产生。

注意心理护理,保持心态平和,积极配合治疗。

避免突然撞击、疼痛产生。

扫码咨询

搭建和医生沟通的桥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痉挛性斜颈是怎么回事儿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