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颈,俗称歪脖子病。有的是肌性斜颈和脊椎发育畸形引起;也可因冷风侵袭、感染和创伤导致的急性斜颈;以及由于眼睛斜视导致的眼性斜颈;还有痉挛性斜颈和精神性斜颈。最常见的是先天性肌性斜颈。一般说的“斜颈病”通常指的就是肌性斜颈,其发病率约0.2%~0.5%,男女都可发生,而且发病率基本相同。
病因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患儿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和挛缩引起。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压力异常或胎儿胎位不正是产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原因,难产及使用产钳也可能是引起肌性斜颈的原因之一。但是来自一些新生儿的病理报告根据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程度,推测这一疾病可能在出生前已存在。有1/5的患儿有明确的家族史,且此类患儿常合并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等其他部位畸形,故也有学者认为其发生可能同遗传和先天畸形有关。
临床表现
这种小儿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可发现一侧颈部长有实性的圆形包块。头偏于有包块的一侧,下巴指向对侧,头部的活动稍受限制。颈部的包块可逐渐缩小至消退。但在这一侧颈部仍可摸到较硬的条索样物,头部的偏斜更加显著。由于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各个器官都在不停地生长变化,这种偏斜的情况如果持续3-4周以上,就可导致面部发育不平衡。具体可表现为偏斜侧的面部和颅骨均比对侧小,两侧的眼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即偏斜侧低,对侧高,鼻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斜。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而且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这种面部不对称情况将日益严重,终至不可挽回。
治疗
如果能在2岁以前纠正斜颈,还不至于发生明显的面部偏斜畸形,面部五官偏斜可随着发育逐步纠正。年龄较大的斜颈病儿,即使做了手术,但面部偏斜畸形也难以矫正。这不仅影响病儿的外貌,而且影响其将来就业和生活。另外,这种病儿还容易受到同伴的取笑,产生孤独、自卑心理,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斜颈最好早期治疗。
新生儿期间确诊的肌性斜颈,如果及时采取正规推拿按摩手法,1岁以内约80%的患儿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具体治疗方法包括局部热敷、按摩、卧床固定和手法牵引。非手术治疗手法牵引的具体方法为:①手法按摩:新生儿一旦发现本病,应立即开始对局部施以手法按摩,以增进局部血供而促使肿块软化与吸收。对轻型者有效,甚至可免除以后的手术矫正。②徒手牵引:确诊本病后,可使患儿平卧,用一手拇指与食指轻轻按揉患处肌肉数秒钟,再用另一只手将婴儿头部向健侧牵拉,同时面颊朝向患侧轻轻旋转,以达到牵拉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的目的。③卧床固定:患儿卧床时,取仰卧位,采取面部转向患侧,枕部朝向健侧位,可用小砂袋固定。每天5、6次每次持续0.5~1分钟,轻症患儿多可在3~4个月内见效。④其他:包括局部热敷,睡眠时使婴儿头颈尽量向患侧旋转给予挛缩的胸锁乳突肌以牵拉力、俯卧位抬头以锻炼患处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等方法。
(注:以上按摩手法及牵引操作专业性强,建议家长朋友们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操作,以免因手法有误对宝宝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小儿推拿科,秉承中医理论指导,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运用“轻快柔和、平稳着实”的手法操作,技术成熟、可靠,有效率高,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对于斜颈较重,早期保守治疗无效者,建议一岁后尽早手术矫治。手术治疗主要是胸锁乳突肌下端离断或切除纤维化挛缩的组织。术后需以颈-胸石膏或是其他辅助工具矫正以维持体位,术后颈部固定要可靠,时间要够,一般固定时间为8~12周。以达到矫枉过正目的。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儿外科采用颈部微创小切口治疗肌性斜颈,仅约1cm,瘢痕不明显,效果良好。
术后一个月,恢复良好,头正位,颈部切口瘢痕不明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