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医炁针实战传承论坛第期讲座中医
TUhjnbcbe - 2020/11/12 14:22: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第五节神经根型颈椎病一、概述

各位同仁:晚上好!

今晚是春节前的最后一堂课,也是讲解颈椎病的最后一堂课。感谢各位老师和朋友一如既往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也感谢大家同陪我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不知道大家学习后有什么感想?

临床后的心得体会又是什么?

总之,从务须务实的角度来讲,炁针临床疗效显著,适应范围广泛,完全可以体现简、便、验、廉的优势,希望大家共同来研究、挖掘、完善炁针疗法理论体系,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文化精髓,那就要具备和遵循医生的职业道德,才有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回报于社会!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颈椎病的诊疗规范和诊断依据,掌握了每一个椎体病变的症候群和临床诊断依据。

.将颈椎病细类分证分型,掌握了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症候群。

.学习了中医炁针和中医经方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案,掌握了枕寰枢椎综合症、枕下三角肌综合症、颈型颈椎病的诊疗措施。

上次我们讲到颈型颈椎病,今晚我们接到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系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疼痛为主临床表现的总称。在其病因中,颈椎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病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理改变,如椎间盘突出,相邻椎体后缘及外侧缘的骨刺形成,小关节及钩椎关节的增生肥大,*韧带的增厚及向椎管内形成皱摺,这些病理性因素与椎间盘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均可对颈神经根形成压迫,进而产生临床症状。

二、诊断要点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最为常见,病人就诊常常诉说以下几个方面:

(一)颈肩臂痛和手指麻木感:

疼痛为根性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急性期病人头部活动可引起颈、肩、臂部疼痛,或呈上肢放散痛,常伴有手指麻木感,晚间较重,影响休息。慢性病病人多感颈部或肩背部酸痛,上肢窜痛或指端伴有麻木感。

(二)上肢肌力减弱,肌肉萎缩:

表现为病人持物时容易脱落及运动障碍。

(三)颈部僵硬:

颈椎病病人常有颈部发板的症状,急性期表现为颈后部一侧或双侧肌肉紧张,局部有压痛。

.肩背部或颈枕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剧痛

.受压迫或刺激的颈脊神经其走行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伴针刺样或过电样麻感

.颈部活动或腹压增高时,上述症状加重

4.颈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或发硬、发僵,或颈呈痛性斜颈畸形

5.患侧上肢发沉、无力、握力减弱或持物重坠

6.压痛:病变阶段间隙、棘突旁及神经分布区域客出现压痛

7.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脊柱侧凸

8.颈部肌肉张力增高,局部有条索状或结节状反应物

9.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0.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X线片与临床表现一致

.受累椎体颈脊神经反射区疼痛表现(见下表图)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辨证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多以上肢疼痛为主,兼见颈项部疼痛。向肩背部放散,手指麻木无力,头项前倾或向患侧倾斜,呈半僵硬状态,病变椎旁以及肩顶、上臂外侧、胸前、肩胛骨内上角等部位压痛,由于颈部肌肉痉挛,颈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障碍,可出现头顶加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验、椎间孔侧方挤压试验阳性。

《伤寒论》原文:“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神经根型颈椎病症见颈项及上肢疼痛,遇冷加重或夜间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予甘草附子汤加味。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证属风寒湿型,兼有项韧带劳损及钙化。见舌淡苔白,脉浮者。我常用甘草附子汤合葛根汤加减治疗:

药用葛根0羌活5姜*0当归5防风5桂枝5桑枝5茯苓0*芪0甘草0蜈蚣条;白芍5g木瓜5g鸡血藤5g威灵仙5g附子5g红花0g水煎服。三煎分三次服。

①偏风加防风;偏寒加川乌、桑寄生、杜仲;偏湿加防己、薏米、苍术;偏热加银花藤、石膏、连翘去羌活、独活、桂枝。②病在上肢加姜*、威灵仙;下肢加牛膝、木瓜;

③气血不足加人参、熟地、白芍。

心得体会:葛根汤疏风解肌,散寒止痛。方中白芍养血柔肝,养阴止痛;木瓜化湿舒筋活络;鸡血藤、红花活血补血;威灵仙散风祛湿通络,可治四肢麻木;甘草调和诸药,配白芍可缓急止痛;葛根可引诸药上达于病所,全方具有舒筋活络止痛之效。根据临床证侯不同,可以加减辩证,有腹痛者加茯苓、山药;因气候变化症状加重者加防己;合并高血压者加玄参、钩藤;中医辨证属气虚者加*芪;肾阳虚者加淫羊藿、补骨脂。

辩证治疗

.症见颈肩臂疼痛麻木,以痛为重,多有受风寒史,往往久治不愈,疼痛难忍夜间尤甚。这一系列症状最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之早期,神经根水肿明显,疼痛亦最剧烈,有的患者甚至抱着患肢,彻夜端坐;怕风寒,全身发紧。苔细腻,舌质紫,脉弦紧。辨证:气血痹阻,经络不遂。治宜祛瘀通络、蠲痹止痛。处方如下:

瓜蒌根g葛根60g桂枝0g芍药0g炙甘草g全虫0g蜈蚣4条,五灵脂0g桃仁0g红花0g赤芍5g秦艽5g姜*g当归g地龙0g川芎0g羌活g。一天一剂,水浸泡5分钟,再连续水煎两次,早晚餐后各服一次。

.症见颈项肩臂,以麻为主。临床上多见皮肤干燥不泽,心烦痞闷,面色不华,倦怠少气,舌质紫暗,脉弦细或细涩。辨证气虚血瘀,筋脉失养治则:补益气血、活血通络。处方如下:

生*芪0g潞*0g全当归0g赤芍5g地龙0g川芎g红花0g桃仁g紫丹参0g生熟地各5g汉防己5g桂枝0g葛根5g炙甘草5g白芍0g。一天一剂,水浸泡5分钟,再连续水煎两次,早晚餐后各服一次。

.症见患肢乏力、肌肉萎缩,也有颈肩臂疼痛、麻木。肌肉萎缩较多见的部位是手部的大小鱼际肌等。其颈痛麻木,掣引肢臂,可向头部、耳部、胸背、手放射,头颈转动不利;或因活动而加重;或伴有头目昏花,倦怠,舌质暗,脉沉细。

炙*芪0克潞*参0克软柴胡0克全当归0克大川芎克生熟地5克赤芍5克炒白术5克绿升麻6克鹿角片克云茯苓0克炙龟版克汉防己5克炙甘草0克。一天一剂,水浸泡5分钟,再连续水煎两次,早晚餐后各服一次。

(二)炁针治疗

依据疼痛部位和X光显示,在C至C7椎体之间确诊病变椎体,并在病变椎体的上下小关节处行炁针之居炁法。如牵扯到冈上肌、肩甲疼痛C~C4,三角肌和肱二头肌C4~C5,拇指、食指、肱二头肌疼痛麻木C5~C6,中指和肱三头肌疼痛麻木C6~C7,无名指麻木,小指和无名指麻木为C7~T。

(三)手法治疗

针后接连做整脊手法,在病变椎体制定方向实施复位手法,确立医患体位,进行手法操作,多般以拨筋法、提拉弹压法和侧板法联合实施。其手法当场施教,学员之间相互练习、体会其中的技巧。

第六节脊髓型颈椎病一、概述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软组织,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后纵韧带骨化、*韧带肥厚或钙化、椎管狭窄等的退变造成了对脊髓的直接压迫,加上剧烈的运动或长期的不良姿势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如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酸胀、烧灼感、僵硬无力,头疼头昏、大小便改变(排尿、排便困难、排便无力或便秘等)重者活动不便,走路不稳(踩棉花感),甚至出现瘫痪。

但是,脊髓型颈椎病症状复杂,容易和多种疾病(特别是神经内科疾病)相混淆。现将本型的特点作一介绍。

椎体束征:这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特点。什么是锥体束征呢?主要是指大脑皮质中的椎体细胞及其轴突(像触手一样)和脊髓联系的一种网络系统,主要支配四肢及躯干运动。锥体束存在于脊髓外周的表浅部位,因此最容易受个力压迫而受损。在颈椎病时,由于骨刺或髓核等直接压迫而受损。

在颈椎通过减少局部血供而出现椎体束症状:先是下肢无力、双腿发紧(如缚绑腿)、抬步沉重,不能离地、步态笨拙及束胸感等症状。医生检查时常可发现肢体反射亢进、踝关节和膝关节阵挛及肌肉萎缩等典型的椎体束症状。

如果发现手部持物容易坠落,则表示椎体束深部也已受累,最后则表现为痉挛性瘫痪。椎体束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内的排列从外层到内层,依次是下肢、腰部、胸部和上肢。也就是说,负责上肢活动的神经纤维在脊髓中央处,即深层,而负责下肢运动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外周。根据椎体束纤维受侵犯部位,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中央型(上肢型):椎体束深部纤维(因靠近中央管处,故称中央型)先被侵犯,因而各种症状就从上肢开始,以后才波及下肢。常见于脊髓前方中央沟处的沟动脉受压时。一侧受压表现为一侧症状,双侧受压则双侧出现症状。

.周围型(下肢型):与中央型相反,外来的压力先作用于脊髓浅部的椎体束表面,这样先出现下肢症状,这时如能及时治疗,消除外来压力,不仅症状缓解,而且可阻止病变向深层发展。反之,如果外力持续增加,作用到深部椎体束神经纤维时,则症状可蔓延到上肢,但仍以下肢为重。

.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即上、下肢同时发病。这主要是由于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以致脊髓深层和浅层血液供应同时受阻,引起上肢和下肢症状。

按症状的轻重不同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一般在早期,仅有轻度肌无力及肌肉张力增高;中度,已经失去工作能力,但个人生活仍可自理;重度,病人卧床、不能下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一般重度病人如能及早手术,切除致压物,仍有恢复之希望。如果任压迫物持续生长下去,病变发展,引起脊髓变性(即失去正常结构和功能),则脊髓功能难以逆转。

肢体麻木

主要由于在脊髓中主管感觉功能的脊髓丘脑束同时受压所致。该束纤维排列顺序与椎体束相似,自内向外分别为主管颈部、上肢、胸部、腰部、下肢和骶部的神经纤维,因此其出现症状的部位及分型与椎体束症状一致。

在脊髓丘脑束内的痛觉、温觉纤维与触觉纤维分布不同,粗细也不一样,因此,受压迫的程度和表现也必然有所差异。一般是痛、温觉较为敏感,症状明显,而触觉则可能完全正常。此种状态医学上叫做“感觉分离”,容易和具有同样症状脊髓空洞症相混淆,临床上就注意鉴别。

此型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通常并存。也就是说,当您出现步态不稳,如似踩棉花、容易跌倒及手持物容易坠落时,一般还应该同时伴有肢体麻木或疼痛等症状。如果运动障碍很严重而没有丝毫的感觉异常,很可能是脊髓侧索硬化症而不是颈椎病。

交感神经症状

所谓交感神经是通向内脏、血管等肢体躯干以外各种组织的神经纤维,它的分布面甚广。在脊髓内的许多节段也都有这种神经纤维,因此,当脊髓遇到外力压迫时,此组神经纤维也同时被压迫而出现各种症状。在临床上主要是胃肠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也有表现为心血管病变的,还有表现为泌尿系统症状的。

排便、排尿功能障碍:一般病人没有这些症状,但随着病情加剧,在后期可能出现。开始表现为尿急、排尿不尽、小便次数增加及大便秘结等,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可引起尿潴留或大不便失禁。

屈颈试验

此类型病人最怕颈部前屈动作。如突然将颈部向前屈(低头),下肢或四肢会有“触电”样感觉。这主要是在前屈情况下,椎管前方的骨性或软骨压迫物(骨刺及突出或脱出的髓核)可直接“撞击”脊髓及其血管,而且硬膜囊后壁的皱折也同时向前形成压力,更加重了对脊髓的压迫而出现“触电”样症状。

反射障碍

一是生理反射异常。根据病变波及脊髓的节段不同,各种生理反射出现相应的改变,包括上肢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和桡反射,下肢的膝反射和跟腱反射等。发病早期多表现为亢进或活跃,到后期则减弱或消失。

二是病理反射出现。所谓病理反射,在正常情况下不存在,而在脊髓受压时出现。其中以霍夫曼征及掌颏反射出现的阳性率最高,应对每个病人进行霍夫曼征检查(检查时,检查者用左手轻握被检者腕部,以右手食指及中指轻夹病人中指末端指节,并使腕关节略背屈,各手指轻度屈曲。以拇指迅速向下弹刮被检者中指指甲,正常时无反应,如拇指内收,其余手指也呈屈曲动作即为阳性反应。霍夫曼氏征阳性,属于一种神经病理反射。它代表上肢锥体束症(损伤或病变),常见于脑血管疾病等,也可见于颈椎病变。如双侧霍夫曼氏征阳性,而无神经系统体征则无定位意义。)。实际上这是判定脊髓是否受压迫的主要客观标准之一,当然也可能有假阳性。

影象学改变

对本型的诊断与判定有重要意义,X射线拍片是基本检查。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椎管矢径大多明显狭窄。最好能够测量对比一下,如果椎体与椎管的比值在:0.75以下,就属于狭窄范围,:0.5以下则算是绝对狭窄了。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再选择磁共振(MR)、计算机断层摄影(CT)、脊髓造影或CT+脊髓造影(简写为CTM)。其中X射线拍片是基本的检查,其他几项中以磁共振最为常用,主要是它能清晰地反映出脊髓受压及椎间盘突出的影象。

二、诊断要点

.有外伤史

.颈椎有慢性劳损

.颈椎退变

4.椎管狭窄

5.脊髓内血液循环受阻

6.生物运动学的影响

7.肢体张力增高、肌力减弱。

8.低头症状加重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减弱

9.霍夫曼氏征和巴彬斯基征阳性X线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0.脊髓造影可见异常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辨证

辨证与辨病结合是现代中医学的特点,脊髓型颈椎病从现代医学来,部位清楚,诊断手段丰富,诊断指标明确,在此前提下进行中医药辨证施治,既发挥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疗效优势,抓住病机关键,突出用药的重点,脊髓型脊椎病证型多端、症状复杂给辨证用药带来难度,但细细辨之,有几个病机特点。在脊髓、损伤、中老年退变上,抓住它自能着手主要矛盾重点用药,并能提纲挈领,灵活辨证用药。

脊髓在祖国医学中属奇恒之腑,与骨髓统称为髓,髓由肾的精气和水谷精微所化生。《素问·逆调论》曰:“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因此,脊髓的形成及其功能与先天之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密切相关。根据临床表现,脊髓型颈椎病常虚实夹杂。临床表现以拘挛失用为主证者,见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束胸感、病理征阳性者,多从“痉”论治;临床表现以痿软无力为主证者,见下肢乏力,易跌倒,双手内在肌萎缩,系扣持筷不能,多从“痿”论治。通常认为,颈椎间盘突出后,对脊髓形成持续性或间歇性钳夹作用,引起脊髓内压力增高,血—脊髓屏障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内产生水肿,进一步加重了脊髓的受压,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同时,髓核脱离椎间盘后,其含有的蛋白多糖具有亲水特性,髓核吸收水分后充盈、膨胀,也进一步加重脊髓的压迫。

脊髓型颈椎病属于中医痉挛、痿症、痹症范畴,其表现或虚或实夹杂,实证以痉挛多见,为瘀血、痰湿所致;虚证以痿症多见,属于脾肾气血亏损、气血失和,筋脉失养,腠理空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合而为痹证。临床大致分为以下个类型,气虚瘀阻型,治宜益气活血,祛瘀通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痰湿阻滞型,治宜健脾利湿,温阳通络之法,用平胃散加减治疗;肝肾亏损型,治宜滋水涵木,调和气血之法,用六味地*丸或左归饮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法,用身痛逐瘀汤加减。

(二)中药治疗

.气虚瘀阻型:治宜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之法,处方如下;

千斤拔60g*芪60g伸筋藤0g大活血0g当归g川芎0g赤芍5g地龙0g桃仁6g红花0g石菖蒲0g白芷0g威灵仙0g。葛根60g白芍0g,桂枝0g,一天一剂,水浸泡5分钟,水煎两次,早晚各服一次。

.痰湿阻滞型,治宜健脾利湿,温阳通络之法,处方如下:

苍术5g厚朴g陈皮0g桂枝0g葛根0~60g白芍5~0g石菖蒲0g白芷0g炙甘草0g生姜5g威灵仙0g大枣5枚。一天一剂,水浸泡5分钟,水煎两次,早晚各服一次。

.肝肾亏损型,治宜滋水涵木,调和气血之法,处方如下:

熟地0g山药0g山茱萸5g泽泻0g茯苓0g丹皮0g葛根0g白芍0g桂枝0g天花粉g*柏0g。一天一剂,水浸泡5分钟,水煎两次,早晚各服一次。

4.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法,处方如下;

赤芍5g千斤拔0g*芪80g炒川芎0g骨碎补5g鹿角片5g炒丹参0g大熟地0g制狗脊0g炮甲片0g粉葛根0g川牛膝5g全当归g香附0g枳壳0g没药0g地龙0g乳香0g柴胡0g,一天一剂,水浸泡5分钟,水煎两次,早晚各服一次。

临床举隅

李××,男,7岁,装修工人

初诊:00年7月日。

主诉:双手麻木、握力弱,双下肢乏力个月。加重周。个月前出现双手麻木、握力弱。一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双手笨拙,持筷系扣不能,双下肢乏力,易跌倒,束胸感,走路似蹋棉花,二便正常。颈椎后伸明显受限,双前臂尺侧,左手4、5指、中指尺侧,右手尺侧个半手指感觉减弱,胸6、7节段感觉减弱,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肌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ns征、双Babinskis阳性。肌电图报告:双手内在肌(尺神经支配)和右尺侧腕伸肌失神经改变。00年7月0日颈椎MRI(GE,.5T)报告:C5、6椎间盘突出明显,压迫脊髓。苔薄,脉沉细

辨证:早期痉证,晚期痿证(脊髓型颈椎病)

治则:早期益气化瘀利水,晚期益肾温经通络

处方:*芪80g黑附子5g桂枝5g川芎5g白芍5g白术5g泽泻0g汉防己g薏苡仁0g制半夏5g生甘草0g给药5剂,水煎三次,早中晚各服一次。

炁针:在棘间韧带、小关节突、椎周肌处施针,用炁针之平补平泻法,紧接着用炁针提炁法,一周一次,以治愈为止。

二周后,双下肢肌张力正常,束胸感、踏棉花感消失。再予益肾温经通络,处方如下:千斤拔0g*芪80g赤芍、白芍(各)5g川桂枝5g射干g生熟地各8g熟附片5g补骨脂0g巴戟天0g汉防己g生甘草0g,连续服用一个月。

用七周后,除Hoffmans(霍夫曼)征阳性,双下肢乏力外,余皆正常。肌电图检查示:右手内在肌少量失神经改变。续按上法治疗个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0年月6日在同样条件下做颈椎MRI检查示:C5~C6突出椎间盘明显变小,受压脊髓较治疗前变宽。

按:在骨伤科中提倡“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学术思想,同时遵循祖国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益气化瘀利水法组方,消除脊髓和髓核的水肿,减轻脊髓受压,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脊髓型颈椎病中手的精细动作障碍,下肢乏力,易跌倒等症实为脊髓前角细胞损伤和白质脱髓鞘之故。并且也发现椎间盘突出物中有毛细血管形成,形成的毛细血管可促使椎间盘变小或消失。益肾温经通络方药能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毛细血管的增多,从而促进脊髓前角细胞的修复及髓鞘再生和髓核的溶解。近期用该治疗原则治疗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例,平均年龄48岁(4~56岁),7例病人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5个月,平均病程个月。治疗二周后主要症状渐进性消失,三月后5例临床治愈,例好转。7例病人突出椎间盘都变小,产生回纳,压迫的脊髓较治疗前变粗。7例病人临床疗效满意,通常在治疗后-周肌张力增高恢复正常,束胸感、它棉花感消失,随后~个月内手部精细动作明显改善,跌倒次数明显减少。

(三)炁针治疗

在棘间韧带、椎周肌和小关节处行炁针之居炁法,肌肉放松即可,五天一次,连续五次未见起色,就不必继续炁针治疗了。鉴于病情严重,接诊要慎之与慎,更不能做整脊手法,以免出现意外。

第七节椎动脉型颈椎病一、概述

颈椎是活动量最大的脊柱节段,因而易产生劳损,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损伤的积累而发生颈椎退行性变,尤其是4-5,5-6颈椎段是个多事的椎段。因为颈椎退变包括向方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或椎体骨刺,以及椎体半脱位或上关节突向方滑脱,都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之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例如,当头向左侧转动时,左侧的椎动脉发生扭曲或扭曲加大而使管腔变窄,血流量减少,这是右侧椎动脉即自动调节,以代偿性的血流量增加而弥补之,不致造成脑组织缺血。

本病是因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所致。

二、诊断要点

.曾头过伸或转向某一位置时,出现位置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

猝然摔倒,摔倒时,神志多清楚。

.病变节段横突部压痛,位置性眩晕,改变位置,症状消除;

.X线片示勾椎关节侧方或后关节部骨质增生;

4.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椎动脉造影,可见椎动脉扭曲;

5.旋颈试验阳性;

6.除外耳源性或眼源性眩晕;

7.除外椎动脉Ⅰ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Ⅲ段(出颈椎进入

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8.除外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

9.椎动脉血流图及脑电图只有参考价值。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辨证

《伤寒论》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若冒眩,泽泻汤主之。”椎动脉型颈椎病常见头晕、目眩、心烦喜呕、纳差、口苦,我常用泽泻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桂枝常用至0g、泽泻0—0g、葛根0—60g、川芎0—40g。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是由椎节不稳所致。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依据临床表现,将其辨证分为痰湿中阻、痰瘀互结、湿热内扰、气血亏虚四类,并以名方加减施治,疗效显著。

(二)中药治疗

.痰湿中阻:症见眩晕恶心,泛泛欲吐,胸脘痞闷,头重如蒙,四肢乏力,胃纳不佳。严重者有昏厥猝倒病史。苔白厚腻脉濡滑。处方如下:

大枣5枚法半夏5g全当归0g制南星0g炒白朮g制天麻g淮山药0g石菖蒲g云茯苓0g赤芍5g杭白芍0g川芎0g汉防己5g炙甘草5g广陈皮0g葛根0g。一天一剂,水浸泡5分钟,水煎两次,早晚饭后各服一次。

.痰瘀互结:症见眩晕头痛,颈项肩臂四肢重着麻木,甚则挛缩刺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胃纳欠佳;或心悸.肢体乏力;或兼有肌肉萎缩。舌质偏暗或有紫斑,苔腻,脉细弦。处方如下:

当归0g桃仁0g红花0g柴胡6g枳壳0g桔梗6g南星0g生地、赤芍、白芍、川芎、牛膝各g砂蔻仁各g葛根0g甘草0g。一天一剂,水浸泡5分钟,水煎两次,早晚饭后各服一次。

.湿热内扰:虚烦不眠,眩晕心悸,痰多泛恶呃逆,颈项酸楚不舒。苔薄*腻,脉细滑。处方如下:

法半夏5g*芩g当归0g竹茹5g茯苓0g赤芍5g白芍0g川芎g枳壳0g陈皮0g葛根0g甘草0g大枣7枚。一天一剂,水浸泡5分钟,水煎两次,早晚饭后各服一次。

4.气血亏虚:症见颈项疼痛、酸楚缠绵,头晕目眩,面色咣白或不华,心悸气短,倦怠神疲,纳呆便溏,肌肤蠕动,肢体麻木,常伴有血压偏低。舌质淡红,脉沉细。处方如下:

生*芪0g潞*参0g升麻0g桂枝5g当归0g细辛6g葛根0g蔓荆子0g赤芍5g杭白芍0g汉防己g鸡血藤0g炙甘草0g大枣7枚。一天一剂,水浸泡5分钟,水煎两次,早晚饭后各服一次。

(三)炁针治疗

在枕肌中线的肌肉附着点、第二椎体棘突上或两侧、椎周肌、小关节或横突尖处找疼痛点,用紫药水定位,行炁针之居炁法,针后做拨筋手法放松肌肉,做侧板法使横突回位即可,五天一次,不愈再次。

第八节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一、概述

交感神经系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在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剂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稀薄,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交感神经型为颈椎退行性内在病理变化影响了颈段硬脊膜、后纵韧带、小关节、颈神经根、椎动脉等组织时引发的一种交感神经网节刺激反射件反映。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发作常伴椎动型颈椎病症状同时发作,出现心慌、胸闷、烦躁、出汗、血压心律不稳、眩晕忍心、呕吐等症状。常见临床表现有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或头晕,枕部或颈后痛,心前区疼痛,心跳加快或缓慢,肢体发凉、局部皮肤温度下降,肢体遇冷刺痒感,继而出现红肿、疼痛加重、也有指端发红、发热、疼痛或痛觉过敏或由耳聋耳鸣等。

二、诊断要点

鉴于交感型颈椎病病人临床上常见症状有:偏头痛、视力模糊、睁眼无力、半身酸麻感、肢体发凉或灼热感、肢端痛、出汗异常及心律紊乱等。此外,有的患者还表现为心动过缓、血压偏低、嗳气频频及胃肠蠕动增强。交感型颈椎病常常与其他型颈椎病相伴存在。

.常伴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和阳性体征。

.有视物模糊,瞳孔放大,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或心律过齐,心前区

疼痛,或同侧面部充血、出汗、头晕头痛、咽喉有异物感等一系列反射性交

感神经刺激症状。

.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辨证

本型在中医上属于气阴两虚夹瘀型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治以益气养阴、安神醒脑,调和气血。

(二)中药治疗

处方:生*芪60g明天麻g大川芎5g杭菊花0g枸杞子5g北沙参g炙甘草0g炒枣仁0g柏子仁0g炙远志0g杭白芍0g炒丹参0g广地龙0g夜交藤0g钩藤0g葛根0g麦冬g石菖蒲0g。一天一剂,水煎内服,早晚各服一次。

(三)炁针治疗

在枕肌、颈5椎棘突、椎周肌和小关节突处找压痛点,用紫药水定位,行炁针六九合数,徐徐运针推炁,接着行潜龙升腾法,脱离神经粘连。针后拨筋手法,放松软组织,再做侧板法整脊手法复位,使神经血管运行通常。

第九节食管压迫型颈椎病一、概述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的早期症状是吞咽障碍,表现为吞服硬质食物时有困难感及食后胸骨后的异常感,如刺痛等,逐渐影响软食与流质饮食,按其吞咽障碍进度不同分为轻、中、重度,约80%病例常同时伴有脊髓或脊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症状。总体来说,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大多表现为颈项疼痛,手麻,咽喉部有异物感,吞咽困难,涎凝感。伴有精神抑郁,沉默寡言,食少不寐,头痛等症。症状的轻重与颈椎骨刺的大小、部位及形成速度有关,一般颈椎骨刺较小,症状亦轻,既可有自限性,又易复发。若颈椎骨刺位于C6邻近于食管固定处,可使食管活动受限,骨刺虽小,症状仍较明显。由于骨刺形成时间较长,骨刺在生长过程中,刺激食管邻近软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故临床症状极为明显。易误诊为功能性吞咽困难(癔球症),即祖国医学所称“梅核气”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二、诊断要点

.吞咽障碍,早期主要为吞服硬质食物时有困难感及食后胸骨后的异常感(烧灼刺痛等),渐而影响吞服软食与流质饮食其吞咽障碍。

.X线显示椎体前缘有骨刺形成,典型者呈鸟嘴状,其好发部位以颈5~6椎节最多,其次为颈6~7椎节及颈4~5椎节,约半数病例其食管受压范围可达个椎间隙。

.所患椎体棘突或棘突两旁有压痛或酸胀感,当颈椎处于仰位时由于食管同时被拉紧因而食物通过障碍。

4.吞咽困难:早期惧怕吞咽较干燥的食物,颈前屈时症状较轻,仰伸时加重。

5.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及钡餐检查等,均可显示椎节前方有骨赘形成,并压迫食管引起痉挛与狭窄征,必要时可行MRI等检查;

a)骨刺过大(超过.5cm者)并超过椎体前间隙及食管本身所承受的缓冲与代偿能力;

b)椎体前缘骨刺迅速形成致使局部平衡失调;

c)在环状软骨(相当于第6颈椎处)与膈膜部的食管较为固定,因此较小的

6.骨刺即可引起症状。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辨证

颈项是最易受风寒侵袭的部位,风寒与湿相搏,使颈项韧带严重挛缩。早期颈肩臂酸胀疼痛,继而呈蠕动式损伤,慢慢导致C4~C7之间的椎体挤压,失去生理平衡,产生骨质增生加速,使食管饮食吞咽扩张时受挤压感,发生食管不舒。治宜温经散寒,祛风祛湿,益气活血,解肌止痛。

(二)中药治疗

处方:全当归5g生*芪60g赤茯苓0g粉葛根60g川桂枝0g射干片5g片姜*5g羌活5g北防风g炙甘草g杭白芍0g威灵仙5g生姜5g大枣5枚,一天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各服一次。

(三)炁针治疗

在颈项C~C7之间寻找病变椎体的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酸胀点为治疗点,左拇指定位,右手持针,待炁进针,行炁针之潜龙升腾法松解挛缩。在病变椎体的椎周肌和小关节寻找酸痛点为治疗点,行炁针三维手法以活血化淤通络。取风池穴,行炁针居炁法以疏风散寒。针后配合手法,促进疗效显著,提高有效率和治愈率。用拨筋法放松枕肌、项韧带、椎周肌的软组织,增强活血通络功能;在进行侧板提拉法和抱头提拉法,加强项韧带松解,增宽椎体与食管间隙,减少挤压状态,消除食管压迫感。X线显示颈椎前缘骨质增生

頸椎相關疾病我就講到這裏,临床实践指南只是为临床医师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所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炁针实战传承论坛第期讲座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