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小儿几种常见的临床表现推拿治疗
TUhjnbcbe - 2020/11/7 7:07:00

一、足内翻

小儿脑瘫患儿,出现足内翻较少见,而出现足外翻较多见,主要由于腓肠肌痉挛而胫骨前肌弱化而引起,推拿治疗手法根据中医学的局部取穴、循经推拿、点穴推拿的原则,结合现代医学局部解剖学,掌握局部肌肉的位置与功能,采用不同的手法来治疗。

1.治疗原则:

疏通经络,舒筋整复。

2.取穴及部位:

悬钟、昆仑、飞扬、丘墟、解溪。

3.操作方法:

(1)仰卧位:拿捏或推揉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及小腿的前侧、外侧肌群3~5分钟。重点作腓骨长短肌及第三腓骨肌,提高其肌张力、肌力,增强足外翻功能。逆时针轻快按胫骨前肌1~3分钟。

(2)俯卧位:一侧下肢屈膝,操作者一手扶按于足跟部,另一手握住足趾部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3~5遍。逆时针按揉胫骨后肌1~3分钟。同时配合做踝关节外翻的被动运动。

(3)仰卧位:用指点按或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30秒,以酸麻胀得气为宜。重点作悬钟、昆仑穴。同时配合作足外翻的被动运动。

(4)侧卧位:患儿足外侧朝上,以拇指推揉踝关节周围及小腿的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的经络,根据经络的循行反复操作3~5遍。

二、足外翻

1.治疗原则:

通络活血,整筋理复。

2.取穴及部位:

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照海复溜、冲阳。

3.操作方法

(1)仰卧位: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按推和叩击小腿前侧肌群,从外膝眼至外踝处,反复操作各3~5遍。重点作腓骨前肌。

(2)侧卧位:患肢在上,用掌擦法、按揉法作用于小腿外侧肌群,从膝部至外踝处,反复操作各3~5遍。重点作腓骨长短肌。

(3)仰卧位:用拇指螺纹面按揉以上腧穴,每穴约30秒,以酸麻胀得气为宜。重点作三阴交、太溪、照海穴。同时配合作踝关节背屈、足内翻的被动运动。

(4)仰卧位:左侧或右侧下肢屈曲,足内侧朝上,以拇指推揉足少阴肾经,目复溜穴推至然谷穴止,反复操作3~5遍。

(5)俯卧位:双下肢伸直,按揉和掌滚小腿三头肌,从上向下,反复操作3~5遍。叩击腓骨后肌,增强其肌张刀。

(6)俯卧位:一侧下肢屈膝,操作者一手握住其足趾部,另一手握拳叩击足跟部约1分钟。

三、小腿三头肌痉挛

小腿三头肌由腓肠肌与比目鱼肌组成,位于小腿的后侧。小腿三头肌痉挛主要是腓肠肌痉挛。腓肠肌内侧头和外侧头均起于股骨内侧髁、后侧髁的后面,然后下行与比目鱼肌会合组成跟腱,止于跟骨结节处。腓肠肌强大而有力,在人体站立、行走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肌痉挛的鉴别可作踝关节背伸实验和跟腱挛缩实验。痉挛型脑瘫患儿,因小腿三头肌痉挛而引起行走和站立尖足状态,是临床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1.治疗原则:

舒筋解痉,活血化瘀。

2.取穴及部位:

足三里、阳陵泉、委中、承山、浮郄、解溪,小腿三头肌。

3.操作方法:

患儿俯卧位,两下肢伸直。

(1)按揉小腿后侧法:以单掌或单掌根部,置于一侧下肢的胭窝下方,逆时针按揉至跟腱处,反复操作5~10遍。

(2)用拇指螺纹面按揉委中、承山穴,每穴约30秒,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3)滚揉小腿后侧法:以掌滚法自胭窝处,沿小腿后侧滚至跟腱处,反复操作5~10遍。

(4)操作者一手将患肢膝关节屈曲90°作踝关节背屈趾关节背屈牵伸被动运动。

(5)患儿仰卧位,双下肢伸直,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开始,顺时针按揉至外踝处,反复操作5~10次。

(6)用拇指端点揉足三里,阳陵泉,解溪穴,每穴约30秒,以酸麻胀得气为宜。

四、踝关节过度跖屈

踝关节过度跖屈主要是由于屈曲踝关节肌群肌张力过高,或是伸展踝关节肌群肌张力过低,不足以拮抗屈肌肌群张力,导致拮抗肌失衡而出现的症状。

1.治疗原则:

疏通经络,强筋启痿,解痉止痛,理筋整复。

2.取穴及部位:

环跳、承扶、昆仑、委中、承山、太溪、五枢、髋骨、梁丘、解溪、太冲、仆参、阳陵泉。

3.操作方法:

(1)俯卧位,操作者用拿、揉和滚法从腰骶部起向下到臀部,循大腿后侧向下至足跟,操作3~5遍,放松下肢后侧肌群。然后点按环跳、承扶,使患者出现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动作;点按委中、承山使患者出现屈曲膝关节的动作;拿昆仑太溪使患者出现背屈踝关节动作。

(2)仰卧位,操作者用拿、揉、滚法从腹股沟向下经股四头肌至胫骨前肌群由轻到重操作3~5遍。然后用弹拨股四头肌、胫骨前肌群,点按居醪、髀关、五枢穴使患者出现屈曲髋关节的动作;点按髋骨、梁丘使患者出现屈曲膝关节动作;点按鹤顶、膝眼穴使患者出现屈曲髋关节膝关节及背屈踝关节动作,点按阳陵泉、解溪、太冲、仆参穴使患者出现背屈踝关节动作,最后施踝关节扳法,不可强求关节弹响。

五、股内收肌群痉挛

痉挛型脑瘫患儿容易出现大腿内收肌群痉毫,造成股角小,剪刀步,严重地影响患儿的步行功能。

1.治疗原则:

舒筋解痉,活血化淤。

2.取穴及部位:

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悬钟、箕门、血海、阴廉、曲泉、阴包、足五里。

3.操作方法:仰卧位。

(1)操作者用腿压住患儿一侧下肢,一手握住患儿另一侧下肢的踝部或膝部,尽量外展。另一手以掌、掌根部或大小鱼际部逆时针按揉大腿内侧内收肌群,从大腿内侧的跟部,从上向下,按揉至膝部,反复操作3~5遍,双下肢交替进行。

(2)操作者一手握住患儿踝部,另一手扶持膝部,使之屈膝、屈髋,然后使髋关节尽量外展外旋,继而内旋,反复旋转。手法宜轻快缓慢,幅度从小、至大,反复操作2~3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

更多资讯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儿几种常见的临床表现推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