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肌张力这个词对康复圈里的家长们来说肯定不会陌生,从第一天看医生听到这个词之后,我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非常非常地纠结肌张力,然后拼命百度:肌张力高是脑瘫吗?肌张力低是脑瘫吗?肌张力会好吗?是不是肌张力好了就康复了?肌张力和肌力到底是什么关系?毕竟就诊时间有限,估计医生和康复师也不会有太多的时间给家长解释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所以家长这方面的焦虑情绪往往都比较重,困惑也比较多。
那今天我就用这篇文章,把肌张力和肌力的问题讲一下,当然由于我只是一名家长,不是专业人士,没有康复师资格证,文中可能会有一些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发现了及时给予指正。
先来说说肌张力:什么是肌张力呢?从定义来看,简单地说肌张力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
异常的肌张力有3种,一种是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高),一种是肌张力减退(肌张力低或者低下),一种是肌张力障碍。
一、肌张力高
我们先来谈谈肌张力高。肌张力高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典型的肌张力高的脑瘫类型是痉挛型脑瘫。
听到这样的定义,家长们都会很害怕,基本上现在都是谈肌张力高色变了,而且有部分医生和康复师一摸肌张力高就直接下脑损伤结论了,让家长的情绪瞬间崩溃。确实现在从医学方面诊断,肌张力高是和中枢神经损伤是挂钩的,但是这里谈到的肌张力高,是指病理性的肌张力高。什么叫病理性,就是真正因为神经损伤表现出的肌张力高,俗称真性的肌张力高。实际在康复中遇到的很多小月龄的孩子,医生诊断肌张力高,并不是病理性的肌张力高。
其实从脑瘫的流行病学发病率来说是千分之几的概率,实际康复科肌张力高的孩子倒是很多很多,未来都是脑瘫吗,当然不是。那为啥小的时候检查多出现肌张力高的问题呢,其实更多的情况下医生或者康复师描述的肌张力高是指肌肉的状态,有时候是病理性的,有时候是生理性的。其中生理性的据我观察有以下几种情况:
1、高危儿暂时的肌张力异常,在康复过程中确实可以看到很多高危儿早期肌张力高,后来很快肌张力就降下来了,然后长期随访发现孩子各方面表现正常,这样的肌张力高属于暂时性的肌张力高。医院的邵肖梅教授曾提到过:
“部分高危儿在出生后早期,比如4-8个月会出现暂时性的肌张力异常,部分孩子经过一段时间随访以后,他会有一定的改善,通过一般的早期干预以后他会改善。但是康复科就不是这样,因为他们不熟悉新生儿的情况,所以到他们那里的孩子都是当做脑瘫来看的,一有肌张力偏高,他就按脑瘫那个方向去康复,甚至有很多地方用高压氧、神经节苷酯、神经营养因子等,这些物质滥用,孩子和家长都痛苦的不得了,其实有的时候是不必要的。所以我是主张,孩子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定期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来进行针对性干预。这就可能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孩子正常,在三个月、四个月随访中,孩子肌张力、反射、姿势都是正常的,没有异常发现,这种按一般的早期干预就可以了。还有一种情况,我觉得孩子有问题,但是根据影像学表现、病史以及其他方面综合评估觉得这个孩子不存在脑瘫的疾病基础,那么这种孩子只是暂时的异常,这时只要针对肌张力异常、运动发育落后进行干预就行了,但是不能像脑瘫一样进行强化的干预,强化干预有时反而不好,有的孩子通过干预以后,肌张力更高了。第三种请况就是这个孩子真的有可能会瘫,例如这个孩子在新生儿期曾有严重的脑损伤史,MRI片子的结果也不好,虽然现在还只有3、4个月,已经明显的表现出异常的肌张力、反射和姿势了,虽然还不能诊断为脑瘫,也应该尽早地进行康复干预,争取时间。”(摘自邵肖梅:早产儿脑损伤不是接种疫苗的禁忌症一文)
所以这一点家长应该明确,并不是肌张力高一定等于脑瘫,还需要对整体的发育、姿势、反射等进行定期科学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来针对性的干预。如果孩子随访证明是正常的孩子,也不要始终活在小时候肌张力高就是脑瘫的阴影里,给孩子贴不必要的标签。
2、检查过程中的抵抗、防御。经常有家长问,为啥我家孩子一个医生说肌张力稍高一点,一个医生说肌张力稍低一点,到底怎么办?是不是得再找个医生看看?其实以我的经验来看这样的孩子大部分情况下是肌张力正常的。因为肌张力检查,没有精密仪器测量,很多都是凭医生的手感和一些角度判断,有的时候孩子抵抗一下,或者一些体位的问题,结果就稍高了,放松一下,遇到手感松一点的医生,结果就稍低了,其实还是在标准范围内的。检查孩子的肌张力到底高不高,有时候观察孩子的主动运动时候的足背屈角、腘窝角、内收肌角要比被动测试来的准确一些,因为被动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紧张和抵抗的问题,造成结果的误判。
3、触觉防御。经常遇到群里的妈妈说很奇怪他家宝宝是肌张力低的,结果康复师说他们上肢肌张力高、飞机手,一查肌张力高飞机手,百度都是脑瘫的信息,崩溃焦虑的不得了。然后又很神奇的是,会爬了以后,这些孩子上肢肌张力高的问题就消失了,所以很多康复师会说上肢肌张力高,四爬后会改善。其实很多这样的上肢紧张的软宝宝,是由于触觉防御的原因。
什么叫触觉防御,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非常害怕触碰中的感觉,孩子会出现紧张、逃避,面对这样小月龄肢体运动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就表现出后缩紧张,显示出肌张力增高的状态。打个比方我挠你咯吱窝或者大腿内侧痒痒,你体会一下如果不喜欢这种感觉,是不是也会把双臂后缩夹紧,或者把双腿夹紧呢?是不是也会感觉肌肉变紧张变硬了?孩子的状态就是这样。这样的孩子其实不适合通过推拿、按摩或者被动操来降张力,因为他们的张力本来就不是病理性的肌肉痉挛等原因导致的,不需要通过被动活动、牵拉按摩来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有时候还会因为过度活动关节导致关节过松造成姿势不稳。他的张力根源是逃避触碰,你越去刺激他,他越紧张,“肌张力”就越高。
那为啥很神奇的四爬后就会改善呢?其实很简单,从触觉感受器和脊柱神经的角度去分析:
脊柱内侧丘径系统和前侧系统互相会产生适当的讯号,告诉小朋友是否需要对触觉刺激产生保护性的反应,而如果这两个系统之间失衡时,前侧系统可能会过度活跃,会对一般性的触觉产生防御、出现逃避的反应,这就是触觉防御的成因。我们脊髓中有“闸门细胞”可以阻绝输入大脑的感觉刺激。轻触觉(羽毛刷过脸部的感觉)和痛觉会抑制这些闸门细胞,因此触觉刺激会毫无阻挡的传至大脑引起不舒服的防御感觉。而深度的触压觉(例如用力捏一个小皮球)则会活化这些闸门细胞,以阻挡那些会引起防御反应的感觉刺激传至大脑。感到心情不好时,防御的行为会更加明显,因为期闸门细胞会被抑制,所以为触觉防御的孩子设计活动时,不单单要降低他对触觉过度敏感的现象,更要注重气氛的营造。(摘自《感觉统合》汪宜霈.著年4月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所以爬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对肩、肘、腕等粗大关节的触压觉或者说本体觉的输入,从而改善触觉防御起到脱敏的效果,自然上肢“肌张力高的”的现象就消失了。而且这类孩子比较敏感、安全感比较缺乏,所以还是要多照顾孩子心理的感受,不能采用逼迫、被动的方法来训练。通过孩子感兴趣的游戏、玩具来引导主动一些支撑性运动,是比较合适的方法。
4、兴奋或者紧张时的肌紧张。有很多家长和我说,我家明明是软宝宝,为啥兴奋的时候腿就蹬直或者手紧张呢?康复师说我家是动态肌张力高。这个情况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是属于那种肌张力障碍忽低忽高的类型,另外一部分孩子属于兴奋或者紧张、愤怒时候的肌紧张,所以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怎么去理解这个肌紧张呢?举个例子,比如你坐在过山车上,你很紧张,是不是会感觉整个身体从颈背部到上肢到腿的肌肉都绷紧了?或者你发现你中了一个大奖,整个人超级兴奋,是不是也会感觉一股劲带着你整个人都窜起来了?孩子由于神经发育还不完善,对情绪的控制力还不够,所以喜怒哀乐各种情绪都会在身体上面表现出来,出现这样的情况。
5、深层稳定不足弱浅层肌肉代偿。我们所有的姿势,都是以适当的肌肉张力来维持姿势和稳定姿势的,这时候用力的肌肉一般是关节周围深层的肌肉,如果深层肌肉力量不够,关节稳定性不足,浅层的肌肉就会代偿。什么叫代偿?代偿就是应该用力的地方力量不够,只能借其他地方的肌肉来用力了。代偿一般会产生不良的姿势,浅层肌肉代偿的时候会比较紧张(错误的过度用力),从而会感觉到某块肌肉的张力变高了。所以听到康复师说这样的原因的肌张力增高,不应该马上想到肌张力高=脑瘫了,然后着急去降张力。而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