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优秀白羽肉用种公鸡的培育jkzxwr3u
TUhjnbcbe - 2020/8/9 12:02:00
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优秀白羽肉用种公鸡的培育


影响种公鸡受精率的重要方面包括睾丸发育、体重、骨架大小、体况。这几个性状在种鸡不同周龄阶段有不同的生长强度和发育特点,种公鸡饲养过程中要遵循其生长发育规律,培育睾丸发育良好、体重达标、骨架大小和体况(胸肌)丰满度适宜的种公鸡,为获得理想的受精率提供有力保障。 1关注睾丸的生长发育 睾丸大小和重量与精子、精液的数量和质量有直接关系。15周龄之前睾丸的增生不大,从5 mg增至80 mg,但精原细胞的数量增加非常快。精原细胞不但提供精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而且其数量多少与睾丸产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关系。此阶段任何不良的刺激都会影响该细胞的生长,且12周龄之前发生的损害是不可逆的。15周龄之后睾丸重量增加开始加快,在加光刺激3周龄后增加更明显,重量可达12 22g左右,28~35周是睾丸重量和精液数量最高时间,35周龄成熟良好的公鸡睾丸重量大约45 g,睾丸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及健康的色泽;输精管发育良好。 18~25周龄正值睾丸高速生长期,应避免受到热应激,因为这会对公鸡的受精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35~40周龄以后,睾丸开始自然萎缩,精液数量和质量也逐步下降,但是下降的快慢和管理的好坏有很大关系,高峰以后保持公鸡良好的体重、增重和体况,能最大限度地减缓受精率的下降速度。综上所述,良好的睾丸生长发育和受精率应从公鸡早期管理开始并贯穿于整个生长过程。 2执行正确的饲养管理 公鸡在孵化场时经受翻肛鉴别、免疫注射、剪冠、断趾等处理,再加上长途运输,到达鸡舍时显得比母鸡弱。因此公鸡最好能单独饲养,安排心强、有经验的工人负责,便于得到特殊的照顾。根据公鸡状况相应的调整温度,一般第一天需要比母鸡高1℃,湿度可以控制相对稍低,有利于伤口愈合;同时便于对公鸡执行不同的光照程序和饲喂方案,促进早期体重快速生长。如果和母鸡同舍饲养,要求把公鸡放在条件最好且便于管理的位置。 3确保合理的体重增长曲线 3.1育雏阶段 育雏期的良好管理非常重要,此阶段公鸡的发育重点包括:羽毛、骨骼、心血管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获得合理的骨架将为公鸡顺利进入育成期打下基础。1周龄末公鸡体重应达到160 g或更高、4周龄体重达标,表明公鸡早期发育充分。如果4周龄末体重达标,均匀度将会比较理想,以后分群选鸡的压力较小;早期饲喂不足,以致早期体重特别是第1、2周龄体重不达标,导致4周龄末体重不达标,从而造成早期骨架发育差、胫骨短,影响交配;如果4周龄末体重过大,限饲阶段营养要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容易造成睾丸大小异常和脊柱畸形(弓背),影响公鸡的交配力。建议2周龄前饲喂颗粒破碎料,培养早期食欲,增强肌胃的发育。周龄饲喂颗粒料,并根据体重增长情况及时定量饲喂和过渡育成料。此时要注意调整饲喂量,确保公鸡的营养水平尤其是能量和蛋白摄入,从而使周增重达标。种公鸡在5~6周龄的周增重达标,有助于确保在最初限饲阶段有充足的饲料量,防止公鸡采食垫料和激发球虫病的暴发。 3.2育成阶段 7~15周龄保持体重平稳增长,必须使13~15周龄体重达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g。如果15周龄时体重偏离标准5%以上,应重新绘制平行于标准 曲线的新体重曲线,保证周增重达标、体重增长曲线平滑。期间体重增长不足,体重下降,或者将超重的公鸡体重拉回标准,对睾丸的发育影响非常大,尤其在光照刺激开始后的前4周出现这种现象,影响会更大。 3.3产蛋阶段 重视产蛋期体重,保证公鸡体重按标准增长。公母鸡混群后,严格分饲很重要。由于设备上的漏洞和管理上的疏忽,公母鸡会借此偷食对方饲料,难以掌握公母鸡的实际采食量,体重会偏离标准,出现过肥或过瘦现象。 超重公鸡精液减少,有活力的精子减少;公鸡太胖会使母鸡背部受伤,母鸡不胜重负,也会拒绝交配;过分超重的公鸡( 5.5 kg),交配活动完成也相对困难。 3.4产蛋高峰后期 产蛋高峰后,尤其是40周龄以后,如果忽视料量调整,会造成饲喂不足,使公鸡体重下降。公鸡出现轻微失重,就会使精子质量降低;如果5周龄内失重100 g以上,则精子质量数量降低;5周龄内失重大于500 g,精子生产停止,有时甚至是不可逆的。 3.5全期喂料控制 限饲会影响公鸡体重和周增重,同时也影响脑垂体控制公鸡性成熟及精子形成的性激素的释放。应保持公鸡料量的始终增加,对体重超标的也不可减少料量,以确保育成期体重均衡增重;18~23周龄过度限饲将会永久影响精子的生产,从而影响受精率。光刺激前3周公鸡应接受较大的料量增加,使其在母鸡开产时最大限度地达到性成熟,光刺激开始且开始性成熟,所增加的料量应沙。光束蠛励撇陕,会镀丝洌 胸部发育过陕。从转舍到30周龄,最好小幅增加料量,约3~5∥周。在饲料转换过程中应注意质量和数量的调整,以确保增重的营养需求。以后依据体重大小来增加料量,确保周增重达标。 4保证适当的骨架发育及胫长 适当的骨架大小及胫长对公鸡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时也会影响到公母分饲,从而影响公鸡产蛋期的体况。早期阶段的生长发育非常关键,前4周约50%的骨骼发育已完成,前8周约85%的骨骼发育完成,前12周约95%的骨骼发育已完成,到20周龄时全部骨骼(包括跖骨、胫长)发育完成。 由于胫部长度(简称胫长)的发育与骨架发育呈强正相关,且胫长直观易测,所以骨骼的发育程度可由胫长来表示,这也是生产中常把胫长做为种公鸡选种指标之一的原因。管理中不要错过种公鸡骨架发育最好的阶段,饲喂优质全价平衡的日粮,满足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提供适当的光照和足够的饲养空间,有利于鸡只运动;随着公鸡的生长要不断调整喂料器和水线的高度,使公鸡采食饮水时抬脚挺胸,有利于锻炼鸡的胫骨和腿部力量,同时使胸骨与地面呈45度角,避免弓背,利于以后的爬跨交配。 5加强公鸡腿病预防 腿病是造成公鸡死淘率高的主要原因,引起公鸡腿病的因素很多,可以归纳为营养、疾病和管理三方面因素。 5.1保证营养充足 肉用种公鸡具有生长发育快的遗传特性;同时日常管理中各种应激和使用疫苗造成的炎症、疾病恢复期均会增加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消耗了用于维持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种公鸡限饲方案的实施也会加剧营养物质缺乏。如果这些物质参与骨骼生长发育,就会引起腿病或其他损害。这种病变往往会随着饲料营养的改善而得到缓解和控制。另外,一些营养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如V。和V。的水平会抑制V。的水平,v.从1 500IU/kg提高到15000IU/kg,则可导致V。的需要量增加3倍;日粮V。水平明显高于目标营养水平时,对V。需要量的影响更加明显,如果v。缺乏就会影响机体对ca的吸收利用,最终会因缺钙发生腿病。 5.2重视日常管理 公鸡剪冠、断趾、断喙等操作要规范,避免出血或因感染造成腿病;如果种蛋或孵化场污染造成葡萄球菌感染,可造成2周内雏鸡股骨头坏死。免疫、称重等工作需要抓鸡时,动作要轻稳,必须抓住公鸡的双腿。加强垫料、架板管理,减少腿病和脚垫。保持垫料厚度适宜且松软洁净、无杂物;架板高度以30~40 cm为宜,不能过高。架板要定期检修,保持平坦,缝隙大小适宜,表面无铁丝等尖锐物。及时清理架板上的鸡粪。在全阶段饲养程序中,建议不要使用架板,因为6~12周龄正是肌肉、肌腱组织和韧带发育的关键时刻,架板会对腿关节造成重大应激。另外,随着公鸡日龄增长,必须保持公鸡密度适宜,采食饮水空间充足,避免拥挤、抢食,造成损伤和其他一系列问题。 5.3控制疾病 发生球虫病后常常紧接着会出现瘸腿,由于球虫造成肠壁损伤而使细菌进入血液最终到达关节部位。使用球虫疫苗和日常综合管理是预防球虫病的有效方法,球虫免疫后第10天给予预防剂量的氨丙啉,可以减轻免疫反应又不影响免疫力的产生。提供全价的营养和合理的限饲,避免过度限饲造成鸡只采食垫料,摄取过多的球虫卵囊而发病。 另外,还有许多疾病会直接或间接造成关节或腿部病变,常见的如葡萄球菌病、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病*性关节炎、新城疫等。因此,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执行合理的免疫程序,增强鸡群体质,减少疾病发生。 6满足公鸡的营养需求 6.1确保公鸡达到一定的营养积累 提供质量可靠的饲料,可使种鸡获得最佳的累积能量和蛋白。在鸡舍环境温度20℃条件下,公鸡在25周龄应至!珍摄^193.5 MJ能量和2430g平衡蛋白,约16.1 kg全价饲料,若达到此标准才会使繁殖力最强。产蛋期种公鸡每日摄入1.547~1.630 MJ的能量和20。21 g蛋白质,能保持公鸡活跃。性活跃的公鸡不易产生超重问题。 6.2育雏期饲料选择 育雏期要饲喂营养全价的肉种鸡育雏颗粒破碎料,不建议使用肉鸡1#料,如果考虑体重而饲喂时,一旦体重达标要立即换成育雏料。4~6周龄体重达标后再过渡到育成料。 6.3控制蛋白质进食量 产蛋期种公鸡的营养需要量比种母鸡低,公鸡饲喂过多的蛋白质会导致种蛋受精率下降。另外,过多饲喂粗蛋白和氨基酸,会造成公鸡胸肌过大,体重不好控制。建议产蛋期饲喂公鸡日粮,保证粗蛋白和钙的正常需求。如果饲喂含钙高的母鸡日粮,会使精子发生钙化,受损或死亡。 7切实做好混群后公母分饲 严格实施公母分饲是控制公鸡体重的重要措施。由于公鸡体重增加比头部大小增加快,公鸡较易偷吃到母鸡料,所以要避免混群太早;保留完整的鸡冠是杜绝种公鸡从母鸡饲喂系统中采食的最好方法之一。另外,对公鸡穿插鼻签、在母鸡料槽上安装隔鸡栅也是广泛使用且有效的措施,隔鸡栅上下空间(高度)55 mm,采食间隔(宽度):24~30周龄为45 mm,30周龄之后为48 mm。 平时要仔细观察、及时调整,确保种公鸡饲喂器有足够的高度,使母鸡难以接触。开灯之前先将母鸡的喂料线布满饲料,开灯时母鸡即可吃到饲料,从而减少母鸡从公鸡喂料器中偷吃饲料的可能性。 8适时、合理进行公鸡替换 正常情况下,公鸡在35~40周龄后会出现交配欲望下降,55周龄后精子质量下降。如果管理不善导致公鸡体重异常、发生腿病等,会使交配有效性降低。过多的公鸡死淘导致公母比例下降。所以为避免45周龄之后出现受精率下降,最好在35~40周龄进行公鸡替换,包括更新和内部交换公鸡。 内部交换指在不同舍之间或同舍不同栏之间的公鸡替换。建议在40周龄之前或受精率下降之前进行,替换比例为25%一30%。这样可使原有的和替换的公鸡交配活力增强,可以在4~8周内提高受精率4%~5%。如果更新公鸡使用的是青年公鸡,则要求必须是来自健康的种鸡群,26~28周龄性成熟的公鸡,体重要高于母鸡体重20%一25%。如果是部分更新,最好把老公鸡挑出到其他栏,增加公鸡比例,新公鸡放在没有老公鸡的一栏。更换青年公鸡后2。4d内适当多加饲料,同时要加强管理,帮助公鸡尽快适应新环境,减少死淘,增强交配效果,提高受精率。

1
查看完整版本: 优秀白羽肉用种公鸡的培育jkzxwr3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