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李琪通讯员陈双)根据气象部门报告,我省“降水+大风+降温”湿冷天气即将到来,届时最低气温将降至5℃左右。
气温断崖式下降,一些疾病进入了高发季节,尤其是老人、儿童因自身免疫力较弱更易生病。市民应该警惕哪些“降温病”?今日,湖南中医院多个科室专家支招。
抵抗力降低,呼吸系统疾病高发
天气渐冷的秋冬季节,是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
全国名老中医、湖南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表示,天气骤然变冷,温暖的气温致使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活跃,容易引起全身受凉,呼吸道局部温度随之降低,抵抗力减弱,病毒或细菌极易入侵,原来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细菌也乘机捣乱,这样会导致支气管炎复发。
气温降低还会削弱呼吸道的生理性防御机能,容易患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流脑等疾病。
以流感为例,这是冬季流行的常见病之一。流感的发病与流行速度较快,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咳嗽、咽痛、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低幼宝宝还可诱发严重的高热惊厥等。
专家表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措施,尤其是老人孩子等特殊群体。建议流感流行季节,应少带儿童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老人可加强身体锻炼,多到户外活动,经常用冷水洗手洗脸,增加耐寒能力。居室每日开窗数次,通风换气。
刺激血管收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警惕
连日来,随着气温骤降,湖南中医附一就诊病人数量激增,很多是心脑血管病人,其中部分是危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该院心内科范建民副教授表示,这些主要是心脑血管病人难以耐受气温骤降而发病。
范建民副教授介绍,寒冷刺激可直接作用于外周血管使其收缩,导致外周阻力增加,诱发脑血管破裂出血。寒冷还可使血管骤然收缩,血流受阻,使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加重血流的阻塞,导致心脑供血不足,形成梗死灶;血管痉挛还可增加斑块脱落的风险,若硬化斑块及血栓随血液流动,可能造成急性冠脉综合征、中风,甚至猝死。
天气骤冷,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血压,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当出现胸闷胸痛、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心悸乏力、脚踝部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常备急救药物。一旦有胸闷胸痛症状发作,立即服药,及时就医。
此外,应注意保暖,特别要注意头颈部、肩部、腹部、膝盖及足部的保暖,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室温保持在16℃~20℃;作息要规律,避免过度劳累;要主动饮水,饮食宜清淡营养。
小儿哮喘、肠炎疾病高发,注意给孩子保暖
冬季也是儿童疾病的高发季节。连日来,湖南中医附一儿科急诊、门诊就诊量骤增,大多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湖南中医附一儿科副主任谢静表示,寒冷的冬季,家长特别要预防孩子发生哮喘、病毒性肠炎、流感等疾病。谢静副教授提醒家长们,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给孩子及时增加衣物。
当然,防寒保暖并不是把孩子放在一个温度永远恒定的空间里,而是不要让孩子突然接触温度急剧变化的环境,比如,在暖烘烘的房间里面走到室外,一定要及时增加衣服,必要的时候,帽子、围巾、口罩都要戴好。同时,要注意室内通风,避免病毒性微生物在空间里迅速繁殖。
降温时这些疾病也要注意
面瘫
面瘫就是冬季一种高发的疾病。专家表示,冬季面瘫是由于吹冷风受冻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侵袭面部神经引起的。
预防建议:出门尽量戴口罩,避开寒风对面部的直接袭击,尽可能不要迎风走。遇到大风天气时,用口罩、围巾把面部、耳前、耳后围起来保护好,增加自己的御寒能力。过度劳累和病毒性感冒也容易导致面部神经肿胀、受压、损害,引起面瘫。
风湿病
在寒冷的刺激下,肌肉受到低温的影响,粘滞性增大、兴奋性会增高,易使肌肉发生强直性收缩,影响关节的功能,引起关节酸痛。此外,突然降温时,寒冷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增多的肾上腺素则可增加血液的蛋白黏度,引起滑液的黏度增加,从而增加关节阻力,引起关节疼痛,从而引发风湿病。
预防建议:风湿病患者在冬天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暖,特别是病变位置的保暖更加重要。对于风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锻炼,但不能进行过激的运动,如饭后半小时出去散步等。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达到抗御风寒、抗病、预防控制感染的目的。
胃病
天气转凉的时候就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因为低温的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预防建议:胃病患者到了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些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
[责编:苏亮]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