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脑中风后,走路时,脚趾僵硬,抓地,并伴有
TUhjnbcbe - 2024/3/25 17:41:00

许多偏瘫患者在进行走路训练时,总是会因为足内翻、脚趾不自觉扣地导致脚掌踩地不实,走路不稳,影响步态,对患者的踝关节也会造成长期性的磨损。

很多偏瘫患者步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个问题,患侧的脚趾会勾起来抠地。具体的原因有很多很多,核心不稳定,感觉障碍,肌张力异常,异常反射等等。对于我们来说,知道原因以外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改善,有没有什么办法去有效解决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脚趾抠地呢?先看看正常人走路的脚趾状态;

看到了吗?我们的脚趾是伸开地压着地面,在脚即将抬起来迈向前的最后一刻定格,有点像穿高跟鞋,在步行周期中,学名是:足趾离地期。

再看存在脚趾抠地的偏瘫患者的样子;

为什么偏瘫后常有脚趾抠地、内翻等现象?

1.肌肉解剖学基础

从解剖部位上看,张力高或易产生痉挛的肌群多在小腿的内后侧及足底部,如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踇趾屈肌、比目鱼肌和蚓状肌、趾短屈肌等,而与之相对的拮抗肌群尤其是胫骨前肌肌力较弱。故卒中后足内翻、下垂在病之初始即有不同程度表现。

2.反射学理论卒中后足内翻、下垂多由于肌肉牵张反射的控制紊乱所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中风造成肢体瘫痪的根本原因是脑实质的器质性损伤,使牵张反射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整。足内翻是由小腿外侧肌群麻痹和胫骨前肌痉挛牵拉引起。

3.张力异常理论脑卒中偏瘫足内翻是由于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肢体内外侧肌张力失衡而引起,下肢内侧为痉挛优势侧,外侧为劣势侧。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肢体内侧紧张而外侧迟缓引起的。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关节制动,韧带因得不到牵拉自动短缩,失去弹性,肌肉痉挛,从而使胫骨、跟骨之间的关节生物力学发生改变,骨间隙、骨质及相关肌肉韧带平衡力失调而导致足内翻。

这是一种异常的运动模式,盲目而缺乏针对性地进行肌力增强训练治疗,会强化这种原始的运动模式,结果妨碍了高级、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这不仅会影响踝关节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并可能对整个下肢功能及步态带来不良影响。

4.小腿外旋引起的足内翻比小腿内旋引起的足外翻要显著。水平排布的距腓前韧带是在小腿外旋时使距骨外旋的重要机构(没有肌肉直接运动距骨),距骨外旋借助于跗骨机构转换为足内翻。

那我们想要改善这些症状,要怎么做呢

最主要的就是想办法提高患者的患侧的下肢肌力,放松患者紧张的肌肉,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

首先我们先要放松患者的肌肉,拉伸患者的脚趾背屈运动,准备一个毛巾卷或者其他棍状物,放在患者患侧脚趾下,利用患者自身的体重施压,牵拉脚趾做背屈运动,拉伸挛缩的肌肉,使脚趾放松。

站立斜板,拉伸小腿后方肌肉,降低肌张力,改善足内翻的症状,站立训练可以增强患者下肢肌力。

在家训练的患者就可以利用楼房内的楼梯进行训练:

患者健侧下肢踩踏台阶,用患侧下肢支撑,保持稳定,锻炼患者患侧膝盖的支撑能力,提高患侧肌力,改善协调能力;

爬楼梯,锻炼患者下肢肌力,增强肌力,上楼梯时可以有效地锻炼到我们的股四头肌,增强大腿的肌力,改善肌张力异常症状;而下楼梯时可以充分锻炼到患者膝盖周围的肌群,提高患侧膝盖的承重能力,这样患者在行走时,患侧支撑的平衡稳定能力提升,步态就会更加稳定。

在患者卧床期间的预防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患者足底垫放靠垫,使患者的足底与脚踝呈90°垂直于床面,防止跟腱短缩;家属多为患者按摩足底,刺激患者的末端神经,活动踝关节,保持踝关节的功能位;及时佩戴矫正器,改善患者的脚部关节畸形状态。

给脚趾被动活动以及牵伸拉开伸直后,将脚趾下垫毛巾或者绷带(高度适度调整),保证脚趾舒展开后,在此体位下进行支撑训练和其它站立位训练,可以参考斜板拉伸训练的时候,脚趾头下方垫毛巾或者绷带同时做,利用身体的下压力量对其牵伸。

然后我们还可以参考瑜伽的跪坐拉伸对脚趾做一个下压牵伸,上图(1)是一个多肌肉群的拉伸,可以拉伸到大腿肌肉群,然后还可以做一个脚踝跖屈的牵伸练习。图(2)(3)就主要针对脚趾头的一个牵伸了,可以根据自我的康复情况做谨慎选择。

最后想说,就算普通正常人走路的步态都不会是完美的,追求极致完美和完全标准并不是偏瘫步态纠正的目标,尽可能避免偏瘫异常模式带来的低能力高能耗,实现有良好姿势控制前提下,有相对正常的高能力低能耗的步行,尽可能接近正常的运动模式,不再让走路这件事情变得很累很恐惧很紧张,才是偏瘫步行康复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要说的,谢谢你的阅读,如果你是脑卒中患者或家属,想学习更多的脑卒中康复的相关知识,可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中风后,走路时,脚趾僵硬,抓地,并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