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先后4次面瘫,女子痛不欲生名中医用这个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

面瘫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也称为面神经炎,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通常急性起病,在数小时至数天达高峰,临床主要变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该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复发率达10%左右,其中30%的患者因病情较轻,经休息治疗后即可自愈,约有30%患者由于早期得不到正确地治疗,遗留口眼歪斜、面肌痉挛、鳄鱼泪综合征及面肌联带运动等症状,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之邪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阳明经筋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又因风性善行数变,深入脑户,以致邪阻脉络,风邪引动伏痰,风痰阻络,经脉瘀滞失养而发病。

夏季骄阳似火,赤日炎炎,很多人贪凉饮冷,面瘫的患病率很高,不少患者由于失治误治,留下口眼歪斜及面部肌肉跳动后遗症。

如何还病人一个五官端正的面孔,找回既往灿烂的笑容?

河南中医院马云枝教授从事脑病临床工作40余载,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面瘫的治疗有独特之处。

近期,前去河南中医院找马云枝教授就诊的面瘫病人很多,其中有不少是省外的求医患者,他们面容焦灼,目光里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减少该病的发病率,降低其后遗症是一个医生的责任和义务。

现特精选马云枝教授治疗难治性面瘫验案,供大家交流。

病例:

患者张某,女,59岁,她告诉马云枝教授,今年已经是她第四次患上面瘫了。

经了解,张某和丈夫常年经营自家几亩地,一天到晚整还有干不完的家务活,她含辛茹苦先后把自己的三个孩子养大成人,又把四个不同年龄大小的孙子带到上小学,生活过得充实辛苦。

由于长期操劳过度,不到60岁的她,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了,三天两头感冒发烧,从年3月到年6月先后4次患上面瘫。

张某上几次面瘫经过治疗虽然病情都有所好转,但是第三次后,却留下明显口眼歪斜及左侧眼周,口角及面部肌肉不时抽动现象。

年6月初,张某再次以“左侧口眼歪斜1月余”前来就诊。

这次发病的症状仍然是左侧口眼歪斜,刷牙漏水,吃饭塞饭等,但是面肌抽动范围扩大,抽动幅度似乎更明显。伴心烦意乱,夜睡不宁,头晕耳鸣,急躁汗出,咽干喉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几次去当地就医,效果不明显,慕名前来。

查体可见满面愁容,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口角低垂,鼓腮漏气,面部肌肉抽动,舌暗紫少苔,脉弦细。

中医诊断为面瘫恢复期,证属阴虚阳亢、痰瘀阻络证,治疗以滋阴息风,通络止痉,给以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

主要方药:知母、黄柏、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泽泻、炒僵蚕、全蝎、蝉蜕,龙骨、牡蛎、首乌藤、茯神、山药、炒白芍、桂枝、炙甘草,大枣,生姜,先以7付观察。经过1个多月的调治,症状大有改善。

按语:

患者从年到年先后四次出现左侧口眼歪斜,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

患者59岁,属老年前期,长期操劳过度,气血暗耗,导致阴亏于,阳亢于上,气血亏虚日久,腠理疏松,卫外不顾,易反复感邪多次患上面瘫。不能上荣头面经脉,而见神情憔悴,阴虚生内热出现心烦不寐,潮热盗汗,咽干喉燥。肝风易上,扰动头面发为脑胀耳鸣。故治疗以滋水涵木,息风通络止痉为主要治疗大法。

以知柏地黄汤加减。方中知母、黄柏滋阴降火,泻火除蒸,生津润燥;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之性;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炒僵蚕、蝉蜕、全蝎化痰通络除风止痉;方中桂枝、白芍,通阳固阴,使阳能生阴,具能调阴阳,又能和营卫,龙骨、牡蛎,潜阳摄纳,安神止痉;首乌藤宁心安神。同时,交代病人避免过劳,情绪稳定,常做面部揉捏按摩热敷,促使面部血液流通。

面瘫,属于中医“口僻”的范畴,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脉络,气血痹阻所致。面瘫的治疗应强调“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治疗思路,即未发作时以扶正气为主,发作时以攻邪气为急。

对于平素体虚,面瘫多次发作之人,在平时即应注意扶正,加强自身的锻炼以及中药辅助治疗等以增强人体的正气,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在治疗面瘫时则应讲究内外合治,以疏通经络气血为主。正如《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学的精髓。

专家名片

马云枝,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获批者,首届河南省名中医,十届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现任河南中医院医院名誉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长,全国脑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世中联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药杂志审稿专家,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河南省基本医疗保险专家咨询组成员。

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4项,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中西医结合瘫痪病学》、《实用脑卒中康复学》、《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病诊疗学》等专著10部。现主持参加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课题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指导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1项。从事临床四十余年,擅长治疗帕金森病、中风、痴呆、失眠、头痛、眩晕、癫痫、三叉神经痛等疾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