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个人从表到里,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外貌,能力,脾气,品格,品性。
五个层次如果用品质来衡量,则是:颜值,才华,性格,善良,人品。
这五个层次,五种品质,既是判断一个人的最好基准,同时也是一个人修行成长的努力方向。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一、始于颜值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一个人仪容整洁,令人倍感亲和,如沐春风;与邋遢、不修边幅的人相处,眼观鼻,鼻观心,只想避而远之。
容貌,就是一张最直观的名片。
干干净净,能让人感到一种尊重;心宽爱笑,定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谈吐儒雅,体现的是见识与教养。
所谓长相,其实是三分皮相,七分心境。一个人的形象,往往是内心的外在表现。
心恶则貌丑,心善则貌美。一个人的形象,藏着他的为人。
二、合于性格
与人交往,最舒服的莫过于:你不用刻意伪装成对方喜欢的样子,你只需要做你自己。
就像顾城那句诗描述的那样: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性格不合,一点点小矛盾也能爆炸,缺乏共同点和润滑剂,渐渐感到窒息与疲惫。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