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研究的进步,父母生活压力、孩子学习压力的增加,儿童抽动障碍(TD)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然而很多家长和老师不认识儿童抽动这一病症,以为孩子是“坏习惯”、“坏毛病”、“没教养”、“不听话”、“故意捣乱”,而对孩子打骂,惩罚,甚至嫌弃。加上同学嘲笑,孩子身心备受伤害,导致疾病更加严重,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家长也因此愈发焦虑而形成恶性循环。其实,TD是一种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障碍性病,是一种孩子再努力也无法控制的病。TD起病年龄为2~21岁,5~10岁多见,10~12岁最严重,男女都有发病。
一、TD的病因有哪些?
TD是一种与遗传相关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和环境因素有关。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脑功能有一些生物学的改变,有神经递质的改变。
二、TD有哪些临床表现?
TD首发症状可表现为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而后波及躯干或四肢;面部抽动表现为不自主眨眼、斜眼、皱眉、张口、伸舌、抿嘴、歪嘴、皱鼻等。头颈肩部抽动表现为点头、仰头、摇头、转头、斜颈、耸肩等。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握拳、甩手、举臂等。下肢抽动表现为踢腿、伸腿、抖腿、蹬足等。躯干抽动表现为挺胸、收腹、弯腰等。还可以出现发声性抽动,反复发出类似动物的叫声、哼声、清嗓声等,甚至出现不自主骂人。
易受感染、紧张、焦虑、惊吓、过度兴奋或过度疲劳等诱发或导致加重。
TD约半数患儿共患1种或多种行为障碍,被称为共患病,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习困难(LD)、强迫障碍(0CD)、睡眠障碍(SD)、情绪障碍(ED)、自伤行为(SIB)、品行障碍(CD)、暴怒发作等。其中共患ADHD最常见。TD共患病越多,病情越严重。共患病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给治疗和管理增添诸多困难。
三、TD的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TD的诊断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主要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相关共患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因此,详细询问病史是正确诊断的前提,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精神检查;可选择的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排除癫痫;头颅CT或磁共振等神经影像学检查主要在于排除基底核等部位有无器质性病变;心理行为测验目的在于评估共患病(如ADHD)及排除其他疾病;血液检测在于排除肝豆状核变性、风湿性舞蹈病、链球菌感染等疾病。TD的辅助检查结果一般无特征性异常。
评估抽动严重程度可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标准:YGTss总分25分属轻度,25~50分属中度,50分属重度。
四、TD有哪些心理行为治疗方法?
心理行为治疗是改善抽动症状、干预共患病和改善社会功能的重要手段。轻症TD患儿多数采用单纯心理行为治疗即可奏效。常见方法如下:
消除诱因:短暂性抽动障碍中,特别是抽动时间不长的患儿,往往不难寻找出诱因。年幼儿童的诱因通常是看紧张的电视或录像节目、玩游戏机、耳闻目睹害怕的事物所致;年长儿童常因遭受意外、家庭冲突、学习压力太大而产生抽动。因此,寻找诱因并消除它至关重要,也是从根源上对抽动症的治疗。如各种矛盾的调整,父母、祖父母对小儿的过度要求和强制所造成的精神矛盾和紧张情绪必须予以解决。如有学校因素,应与教师联系协同解决。对属于无法解决的因素,则应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儿分析精神诱因,找出正确对待的办法。
指导家长:对患儿的父母说明此病的性质及相对良好的预后,不要惊慌失措,这样可消除由于父母的过分